李凡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與日本和韓國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商建立直接合作,並通過加價優先采購關鍵零部件。
與此同時,他還與一些核心零部件廠商建立長期合作協議,鎖定未來一年的供應量。
幾天後,新的元器件到貨,生產線得以恢複正常。
星聯科技成功度過了這次供應鏈危機,並且加固了未來的供應鏈基礎。
但是在李凡看來,這次的問題也反應了當下星聯係範圍內的供應鏈體係還不是很完善,準備之後陸續完善自己在國內的供應鏈體係。
也會通過直接的技術和資金扶持的方式,去進來避免在之後繼續出現這樣的情況。
至少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放在其他的合作夥伴身上,這樣的風險也太大了。
-----------------
等到了1992年年底,【StarComm2】的全球銷量突破了100萬台,港府市場成為星聯科技的“福地”,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營收和知名度。
同時,李凡通過這款產品,成功打響了星聯科技的品牌,並為後續產品鋪平了道路。
但李凡知道,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
隨著星聯科技的快速崛起,各大國際巨頭也開始注意到這家年輕的公司。
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巨頭逐漸加快了在亞洲市場的布局,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然而,李凡已經做好了準備,而星聯科技的未來也才剛剛開始。
【StarComm2】的成功,不僅是星聯科技商業化的裡程碑,更是李凡通過技術和商業敏銳度打開全球市場的一次重要嘗試。
產品大賣後,星聯科技的核心團隊,也將麵臨新的市場機遇與挑戰。
-----------------
而在1992年上半年剛結束時,【StarComm2】的成功發布與熱銷,已經給星聯科技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根據楊慶華(星聯科技財務負責人)提供的財務數據顯示,截止6月底,產品銷售收入已經超過了1.44億港元。
並且,綜合的毛利率超過了60%。
“從目前的財務報表來看,我們的盈利能力遠超出了預期。”星聯科技的財務總監楊慶華,在季度財務會議上向李凡彙報。
李凡分析道:“毛利率不錯,但我們還需要考慮渠道費用、市場營銷成本和研發投入。”
“港府市場的推廣費用,占據了大約15%的毛利,這也是未來需要重點優化的領域。”
當然,對於李凡來說,還是計劃將大部分利潤用於加強研發,投入到未來的智能設備和通訊技術開發中。
其次,就是把資金用於擴大生產線,以及開工建設辦公大樓的事情。
-----------------
星聯科技在經曆了幾輪產品發布後,特彆是【StarComm2】大賣,也是使得公司迅速擴展。
至1992年6月,星聯科技員工總數,已經達到了1200人左右,分布在不同的子公司和部門中。
其中核心研發人員占20%,生產線和質量管理占30%,市場銷售和支持團隊占30%,行政、管理和其他支持部門占20%。
麵對已經如此規模的公司架構,李凡也是準備開始建設自己的第一棟辦公大樓了。
至於之後,那就到時候再繼續建了。
畢竟星聯科技的總營收,在1992年上半年,已經達到了約3億港元,其中港府市場占比40%,國內市場占比30%,其餘市場主要來自東南亞、台灣等地,占30%。
公司盈利主要來源於【StarComm2】係列產品的熱銷,這款產品也帶動了通訊設備行業的快速增長。
公司的淨利潤達到了1.2億港元左右,利潤率保持在40%以上。
所以李凡也是在構思,可以考慮將公司進行集團化重組運營了,不然後續的管理成本會越來越高。
也可以趁機在這個過程中,梳理下公司目前的業務,好方便之後的行業布局和規劃。
-----------------
雖然【StarComm2】在市場上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李凡清楚地意識到,競爭對手已經在暗中蠢蠢欲動。
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等行業巨頭也開始加強在亞洲市場的布局,並計劃推出類似的便攜通訊設備。
“我們必須加快步伐,不僅要鞏固現有市場,還要提前布局未來的產品。”李凡在內部戰略會上說道。
曲雲山和研發團隊,已經開始研發下一代產品【StarComm3】,它將集成更多智能功能,如GPS定位、語音控製等。
與此同時,市場團隊也在製定新一輪的市場推廣計劃。
特彆是在東南亞和國內市場,星聯科技將通過產品創新和差異化戰略,與國際巨頭展開正麵競爭。
-----------------
李凡站在南山區的一塊空地上,微風拂過他的臉頰,迎麵而來的,不僅是這座崛起中的城市特有的生機與活力,更是一種緊迫感。
他眼前的這片土地,曾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
但在他的眼中,這塊地早已幻化為星聯集團的未來總部——一個連接全球科技領域的心臟,一個象征著星聯集團在未來幾十年裡,將會達到的新高度的標誌。
這是1992年6月的深市,經濟特區的每一寸土地,都被商業巨頭們爭相搶占,風起雲湧。
李凡很清楚,星聯集團需要一個具象化的存在。
不僅是為了展示實力,更是為了讓他的公司在國際和國內的舞台上,樹立起不可動搖的形象。
“李總,這塊地的開發潛力非常大,毗鄰多家國際企業和研究機構,未來這裡必將成為深市的科技中心。”
負責這次項目的地產商言辭懇切,他的表情裡既帶著對南山區的信心,也帶著對星聯集團未來前景的期待。
李凡默默點頭,但心裡明白,選擇南山區,不僅僅是因為它是科技與商業的核心。
更是因為這片土地離他心中的目標最近——在這裡,星聯集團的未來將與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接軌。
此時,深市如同一條正在奔湧的河流,每個站在岸邊的人都知道,唯有順流而上,才不會被時代的浪潮淹沒。
而他,李凡,就是這股浪潮中的弄潮兒。
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公司擴張,更是一場戰鬥。
在這片高樓林立的土地上,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企業在上演成敗起落。
李凡很清楚,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走向,而這棟大樓就是關鍵的一步棋。
站在項目規劃圖前,李凡目光堅定。
這座未來總部大樓的設計理念,貫穿著“創新”和“連接”的主題——既是星聯科技的核心理念,也是這座大樓要向世界傳達的聲音。
大樓外觀簡潔、現代,宛如一座來自未來的科技堡壘。
玻璃幕牆折射著深市的陽光,猶如星聯科技在科技行業中獨特的光芒。
“這棟大樓不僅僅是一個辦公空間。”李凡對設計師說道,“它需要體現我們星聯科技的靈魂——聯結未來,改變世界。”
“我要這座大樓,能夠與全球最頂尖的科技公司比肩,也要它成為深市的標誌之一。”
設計師心領神會,精心雕琢著每一個細節。
大樓將包括研發中心、運營中心、營銷中心、以及國際業務中心。
李凡希望未來的工作環境不僅能吸引頂尖人才,還能激發出團隊的創造力。
特彆是大樓內的“創新實驗室”,這是李凡的心血。
他希望通過這個空間,星聯的工程師們能自由發揮創造力,開發出領先時代的科技產品。
“未來的每一項革新,都會從這棟大樓中誕生。”李凡如此堅定地相信。
儘管計劃清晰,但李凡深知,這一切並不簡單。
施工從1992年6月正式啟動,但一開始便遇到了困難。
建築行業的工期與質量,總是難以兩全,再加上經濟特區的建設高峰期,資源短缺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對於初次涉足房地產開發領域的李凡來說,這些問題顯得尤為棘手。
“李總,鋼材價格上漲了10%,加上人工緊缺,施工進度恐怕會延遲。”工程負責人一臉無奈地向李凡彙報。
————
《革新時代的到來——星聯科技StarComm2發布,未來通訊新紀元》
隨著通訊技術的日新月異,港府和深市的科技領域再一次迎來了一款劃時代的產品。
昨日,由深市本土高科技公司星聯科技推出的最新產品——StarComm2便攜通訊器在深市與港府同步發布,掀起了一場通訊領域的革新浪潮。
StarComm2在發布會上備受矚目,得到了來自商界和媒體的高度關注。這款便攜通訊器不僅具備了超前的設計,更在技術層麵上遠超同類產品。
無論是通訊信號的覆蓋範圍,還是電池續航能力,StarComm2都展示了星聯科技在技術研發方麵的強大實力。
星聯科技CEO李凡在發布會上自信滿滿地表示:“StarComm2不僅是一款便攜通訊器,它是未來科技的縮影。我們堅信,這將是通訊行業的全新標準,為每一個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體驗。”
李凡的發言點燃了現場觀眾的熱情,掌聲經久不息。
作為星聯科技的第二款重磅產品,StarComm2的成功發布,標誌著這家公司已經站上了國際舞台的前沿。
李凡與他的團隊不僅僅專注於當下的市場,更在布局未來的多個行業。隨著集團化重組計劃的推進,星聯科技有望在通訊、數據、智能化設備等領域取得更多突破。
然而,隨著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星聯科技是否能夠繼續引領市場,仍將麵臨巨大的挑戰。
但可以肯定的是,StarComm2的發布已經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這家公司正在用創新與實力書寫屬於自己的未來篇章。
星聯科技,未來已來!
——《南華早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