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市場風暴(6.4k)(1 / 2)

在【StarComm2】的發布會正式開始之前的2、3個月。

星聯科技的市場營銷團隊,就開始對【StarComm2】的定價,進行了深度的市場調研。

因為是定下了主打港府高端市場。

所以,他們麵臨著既要確保產品競爭力,又要保持產品盈利能力的雙重挑戰。

在一次定價會議上,李凡、何雪、曲雲山,以及一位經過係統推薦招聘進公司的市場分析師,他們4個人展開了討論。

“港府市場對通訊產品的需求潛力巨大,尤其是麵對新科技產品時,消費者願意支付更高的溢價。”市場分析師首先發表意見。

何雪補充道:“根據我們的市場調查,類似於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產品定價一般在3500港幣左右,但【StarComm2】具備更先進的便攜通訊、日曆與記事功能,以及數據存儲能力。”

“我認為我們可以設定為4500港幣左右,目標定位為中高端消費者。”

曲雲山點頭表示認同:“這種定價既能體現產品的技術優勢,也不會顯得過於高端,讓普通消費者無法接受。”

李凡最終敲定價格:“4800港幣。我們可以在實際銷售過程中,通過限量發售的方式,製造稀缺感,初期讓市場主動抬高產品價值。”

“當然,這麼做主要也是因為,我們的初期產能,大概率會出現嚴重不足的情況。”

另外,【StarComm2】雖然擁有先進的技術功能。

但李凡利用係統提供的技術知識,以及針對性的優化供應鏈管理,將關鍵元器件的采購成本控製在合理範圍內。

“我們在生產成本方麵控製得還算不錯,”曲雲山展示了一份生產成本報表,“每台【StarComm2】的直接生產成本約為2200港幣,包含核心芯片、顯示屏、外殼材料以及人工費用。”

對於李凡來說,能有這個成本價格,也是和之前係統提供的“市場分析”功能有關,它幫助李凡更加快速有效的找到了更多具有競爭力的供應商。

特彆是電子元件和電池組,李凡通過係統推薦的供應商合作,壓縮了約10%的供應鏈成本。

“如果我們能夠繼續優化供應鏈,並大規模量產的話,每台的生產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至1800港幣左右。”曲雲山樂觀地說道。

李凡深知,低成本將成為公司未來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武器。

而且隨著之後的成本持續降低,在銷售上,也是可以進行降價處理銷售的。

在銷售模式上,也是在這個時候進行了討論確定的——體驗店與分銷渠道的結合。

“我們需要一個高端品牌形象,這不僅是為了銷量,也是為了建立用戶對星聯科技的信任。”何雪解釋道。

體驗店的功能,不隻是銷售產品,它還展示了星聯科技的品牌文化和產品願景。

消費者不僅能在店內體驗【StarComm2】的多種功能,還可以通過互動體驗,了解星聯科技未來的技術產品藍圖。

體驗店還配備了專業的技術支持和售後服務,為消費者提供完善的購買體驗。

同時,星聯科技通過與港府本地的大型電子零售連鎖店合作,擴大了產品的市場覆蓋麵。

通過這些零售商,星聯科技不僅可以快速進入港府的各大購物中心,還能通過他們的渠道拓展到東南亞市場。

“我們通過線下體驗店,樹立品牌形象,而通過零售渠道實現銷量的迅速提升。這樣既能保證我們的品牌定位,也能最大化銷售覆蓋麵。”何雪分析道。

-----------------

1992年1月。

自從1991年12月的【StarComm2】產品發布之後,深市和港府的用戶,也都是期待已久。

而李凡,也是將這一次的產品發布,當成是一次巨大的市場突破。

如果順利,後續的各個行業布局展開、星聯科技的集團化重組、星聯係新品係列的發布等等。

都將會有一個巨大的經濟基礎支撐,以及良好的品牌形象作為良好的開始。

而在那次發布會之後,產品也是被大量的媒體和商界精英關注。

特彆是港府的《南華早報》、《明報》、TVB等主流媒體,紛紛報道了這款“革新時代的便攜通訊器”。

尤其是《南華早報》,在港府的市場占有率非常高,尤其是在英語報紙當中,處於領先地位。

而對於李凡來說,他當然知道《南華早報》在1993年的發行量,超過10萬份。

這很明顯的顯示出,其在港府媒體市場中,具備的強大影響力和廣泛的讀者基礎。

這一趨勢,自然也在1991年、1992年當中,也有所體現。

何雪站在會議室的巨大玻璃窗前,望著遠處的維多利亞港,電話不斷響起。

“李總,媒體反應相當積極,今天幾乎所有主流報紙頭版,都是我們的新聞。”她臉上浮現出興奮的笑容。

“訂單呢?”李凡顯得冷靜,但眼神中透出一絲期待。

何雪翻閱著手中的資料:“根據今天的預售反饋,幾個大型連鎖商場已經確認了首批訂單,超過10萬台的預售量,港府這邊的需求相當強勁。”

星聯科技接下來的幾天,陷入到了忙碌的節奏。

隨著產品的宣傳效應逐步發酵,各大零售商紛紛追加訂單。

甚至有傳言稱,有些商場還沒來得及上架產品,便已經有大量顧客排隊等候。

李凡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如何快速應對激增的訂單量。

“我們現在的產能能滿足預期嗎?”李凡嚴肅地問道。

曲雲山,之前主要擔任項目經理,現在也是作為技術和生產的負責人,眉頭緊鎖。

“目前深市工廠的生產線,已經全速運作,但這種速度,可能隻能應對15萬台左右的需求。”

“但是,如果訂單繼續飆升,供應鏈和生產力會麵臨巨大的壓力。”

李凡深思了一會兒:“我們需要擴大產能,同時保持產品質量。”

“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麵對市場的考驗,不能掉鏈子。”

“之前【StarComm1】都是小兒科,小打小鬨了。”

“雲山,能不能加快智能生產設備的引入?我們之前提到的自動化流水線,是否可以提前投入?”

曲雲山點了點頭,表示沒問題。

“我們的工業機器人,已經可以開始在生產線上應用了,它們能夠執行焊接、裝配、噴塗等任務。”

“另外我們的計算機數控(CNC)技術發展得很不錯。”

“它可以讓機器能夠根據預設程序,自動執行複雜的操作,可以進一步推動智能化流水線,在我們工廠的普及。”

“如果加快進度,可以爭取在一個月內,提升至少20%的產能。”

同時,周漢祥也建議:“我們也可以去和市正賦、外包工廠那邊溝通,嘗試多多利用一些外部生產力,來緩解一下短期的產能壓力。”

接下來,眾人也是紛紛說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會議結束後,整個公司上下,全員進入了“戰時狀態”。

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是一場星聯科技的關鍵戰役。

進入到1月中旬,【StarComm2】正式在港府的各大商場上架。

李凡、何雪,以及星聯科技的核心團隊成員,一起親自巡視了,位於銅鑼灣的、星聯科技的第一家線下體驗店的開幕儀式。

並且也走訪了其他各大商場、銷售點的售賣情況。

總體而言,店門口都是各種早已排滿了,渴望一睹這款最新科技產品的顧客。

開幕當天,門店剛開業不到兩小時,庫存便銷售一空。

現場的情景,如同風暴一般,各大商場的【StarComm2】陳列櫃前都是排隊等待的顧客。

甚至有黃牛趁機抬高價格銷售,導致市場價格一度飆升至原價的兩倍。

何雪通過內部渠道得知,【StarComm2】的首月銷量已經超過30萬台,這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凡哥,港府那邊已經沒有現貨了。”何雪看著報表,忍不住笑了出來,“再這樣下去,咱們可能真的要考慮加價了。”

李凡依然保持冷靜:“我們要保證產品的穩定供應。港府市場是我們的起點,但絕不能因此失去控製。”

“接下來我們可以考慮啟動東南亞市場的布局,特彆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當然,對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的市場,我們並不會自己主動去銷售,主要還是分給我們的幾個合作夥伴。”

“我們和他們談好價格和分成之後,直接享受分成就可以了。”

何雪點頭:“好的,我會馬上聯係合作夥伴,儘快安排市場擴展。”

隨著銷量的飆升,港府乃至全球的科技媒體,開始瘋狂報道星聯科技的奇跡。

一時間,李凡和他的公司成為了媒體的焦點。

TVB特彆製作了一期專訪節目,采訪了李凡、曲雲山和何雪,探討這家科技新貴的崛起之路。

李凡坐在節目現場,麵對鏡頭,談到自己對未來科技發展的看法。

“星聯科技的願景,不僅僅是推出一款成功的產品。”

“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未來,通訊設備不再隻是工具,而是每個人生活的核心——它將聯結我們的工作、娛樂、學習和家庭。”

節目播出後,星聯科技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許多國際投資者,開始關注這家迅速崛起的科技公司。

然而,隨著產品需求的激增,星聯科技也遇到了一係列供應鏈問題。

由於關鍵元器件供不應求,生產線幾度停滯。

曲雲山焦頭爛額地處理生產線問題,而何雪則在緊急聯係新的供應商。

這時,係統發布了新的任務:“優化供應鏈管理,解決短期危機,確保產能穩定。”

係統為他提供了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知識,幫助他快速調整供應鏈策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