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股權架構(4.2k)(1 / 2)

“江老師,之前我們聊過的股權架構問題,我最近也是想了不少。”

李凡對於江子勝的到來,也沒有感到多意外。

最近這位江老師,也可謂是激情滿滿了,根據他自己所說,比他自己在深市大學教書有趣多了。

而且在公司裡,他也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時代的發展和未來的前景。

“你有仔細想過就好。”

“其實我是想著,我們現在在進行股權架構設計的時候,既要考慮公司的發展階段、當前的團隊構成,也要為之後的集團化、資本擴張和人才激勵留有空間。”

江子勝很鄭重的表示。

“這是當然,而且我也很認同這一點。”李凡說,“並且我認為,合理的股權架構設計,是可以確保創始團隊的控製權的,也能夠吸引和留住人才,並為未來融資做好準備。”

江子勝:“那就好,看來你的確和其他人的年輕人很不一樣。”

李凡:“在公司業務繼續擴張,需要進行集團化之前,我對公司的股權架構規劃是這樣的。”

-----------------

【李凡:70%】

作為公司創始人和核心戰略的製定者,李凡擁有絕對控製權,以確保在重大決策過程中,擁有絕對的主導權。

他也是公司的核心關鍵人物,股權的高度集中,有助於在公司在整體上保持統一領導。

【方東河:15%】

方東河的股份占比,在之前和他聊的時候,是說好其實是給到CTO這個職位的。

也就是之後如果誰坐到了這個位置,對應的股份就是給誰的,隻是現在方東河在這個位置上,所以占比這麼多。

當然,後續的情況,股份的占比肯定也是會進行調整的。

到時候除了職位部分的股份,也會給到方東河個人部分的股份分配。

李凡這麼做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表示自己對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的看重。

而且在這個時候,方東河的加入,的確也是幫助公司的產品研發進度進行了提速,這也是對團隊技術實力的保障。

而在之前和方東河聊的過程中,也有提到除了CTO這個職位部分的股份分配。

還會有對核心技術團隊的股份分配,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公司和管理層對技術的看重。

【周漢祥:10%】

目前主要是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供應鏈管理和市場拓展。

目前周漢祥占股這麼多,除了在這個階段公司的運營非常重要之外,也是因為他自帶了自身的資源和人脈進來。

幫助公司在內外的供應商、渠道商等方麵,發揮了核心作用。

【早期員工股權池:5%】

主要就是用作對關鍵員工的激勵,以及對更多高潛力的技術、市場和產品等領域的人才加入公司。

當然了,基於長期的考慮,員工股權池也會分階段進行釋放,確保員工對公司的持續投入。

不過具體的激勵額度,和後續擴大股權池的占比,也是會隨著公司的發展去進行持續的調整的。

上麵的部分,主要就是李凡對當前階段的公司股權架構設計的想法。

其後還有在公司逐步走向集團化和對外融資的時候,股權架構也會開始進行調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到了那個時候,像是A輪融資、B輪融資,加上員工股權激勵的調整,那肯定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而在集團化之後,股權架構的設計自然也是會再次進行調整了。

比如到時候成為了一家多元化的集團企業,股權設計肯定也需要進一步優化。

從而確保創始人團隊、核心高管、員工和外部資本之間的利益平衡。

當然也是為了之後公司上市等後續資本動作進行鋪路了。

李凡現在心裡想的,就是之後會分為核心控股的母公司,以及各個子公司(業務線)的劃分。

來保證母公司持有集團的核心股權,確保公司決策權集中在創始團隊手上。

並且各個子公司雖然都有獨立的財務和管理架構,但是整體上還是受到母公司的控製。

-----------------

在李凡說完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之後,江子勝也是對此連連拍手表示認同。

在之後,李凡和江子勝也是繼續對股權方案進行了探討和細化。

提出了一些問題,同時也對方案進行了一些補充。

之後在經過2天的反複討論和確定之後,李凡也是叫上了其他七個人一起,來讓核心團隊先都達成一致共識。

在八個人(李凡、方東河、周漢祥、蘇雅馨、楊慶華、喬鳴夏、曲雲山、江子勝)都一起看過之後,確保都沒有疑問,就在文件上簽字蓋章了。

之後,也是由喬鳴夏負責把文件通知到位,讓公司全體人員都知道這件事情。

畢竟,這也是實實在在的關係到大家的利益——不管怎麼說,畢竟目前公司也是一家,被大致估算1991年營收會超過1000萬的公司。

為什麼說是估算呢?

因為公司自從去年推出了StarComm1,憑借其便捷性、耐用性和較為超前的技術,快速占領了深市和周邊城市的市場。

而且由於市場需求旺盛,在1990年的第4個季度,公司也取得了約200萬人民幣的營收。

而到了1991年,憑借持續的市場推廣和口碑效應,StarComm1產品的銷量持續增長。

而且公司也拓展了渠道,產品銷售開始進入了珠三角地區的多個城市。

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開始了全國市場的布局,尤其是在經濟特區和大城市,比如廣府、魔都等也開始建立了銷售點。

截止到1991年3月底,公司的營收已經達到了近300萬的規模。

而且因為StarComm1在深市和各個市場均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尤其是依賴其便捷性、功能多樣化,迅速成為了很多企業和個人用戶的選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