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股權架構(4.2k)(2 / 2)

截止目前,公司產品在深市的市場占有率,也已經達到了15%~20%之間。

當然,隨著StarComm1的成功,李凡也是開始規劃起了產品線的擴展。

第二款產品的開發也是已經提上了日程,這是一款基於PDA(個人數字助理)的便攜式設備,能夠實現更多的數據存儲和處理功能。

PS1:PDA的概念最早是出現在1984年左右,由大嚶的Psion公司推出第一款被廣泛認可的產品,並且這一設備,也被認為是PDA的雛形,具備了基本的個人信息管理功能。

PS2:當然,“個人數字助理”的這一術語,是在1992年由蘋果公司CEO約翰·斯考利在發布Newton的時候提出的。儘管Newton是第一個商用的手持觸控屏幕設備,但是由於手寫技術的不成熟,商業表現呢也並不理想。

公司營收業績在快速增長,產品線也是在持續擴張,那麼人員自然也是在持續膨脹中。

在1990年6月份公司創立初期,員工總數不超過10人,甚至還包括父親李軍、母親何蓉偶爾會過來幫忙。

這個時候,核心團隊的人員,主要就是李凡和幾位技術人員、市場推廣人員,以及一位行政支持人員。

到了1990年年底的時候,因為StarComm1的成功上市,並且取得了市場的認可,公司開始加大招聘力度。

尤其是在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崗位上。

這個時候,公司的總員工數量,已經有50多人了。

其中技術人員占比大致有50%,銷售人員和市場推廣人員約占40%,其餘的就是一些管理和支持崗位。

而到了1991年3月,公司進一步發展,隨著業務的拓展和產能的需求,員工的人數達到了200人。

並且還在深市周邊設立了幾個小型的工廠和生產車間,以滿足越來越多的訂單需求。

在這裡其中,技術研發團隊有40人左右,技術研發和產品迭代,一直都是李凡非常看重的點,也是公司持續增長和發展的關鍵。

市場和銷售團隊,人數在50人左右,目前除了在深市總部有運營之外,還在珠三角區域的幾個城市設立了銷售點和辦事處。

生產和供應鏈方麵,主要是80人左右,目前的模式,還是依賴於大量的外包工廠進行生產,但是基本都派駐了公司自己的人員進行監督。

而且也是開始逐步在深市設立自己的生產工廠,後續在這塊,肯定也是這兩者進行並重的。

核心的產品或零部件,由自己家工廠進行生產;相對次要的產品或零部件,就交給靠譜的外包廠商進行負責。

這樣既可以保證產品的整體質量,也可以加強整體產品的生產效率,還能豐富完善整個行業的利益和產業鏈條。

而在今天,李凡除了想要和團隊成員聊股權架構的問題,還想討論下公司擴張的事情。

就是在目前,星聯科技在深市租了辦公場地,設立了主辦公區域和研發中心,在外也有幾個銷售點和辦事處了。

今天就是想提出,開始考慮在魔都設立一個分公司或者分支機構,作為未來麵向長三角市場擴展的一個據點。

而且以後也可以以此作為依托,快速在長三角地區展開業務,而不是什麼都從零開始,這樣很不好。

而且因為公司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產品銷售和市場反響都很不錯,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受到投資人的關注了。

雖然在目前還沒有融資的打算,而且公司的業務和現金流都很不錯,單純融錢,其實沒什麼意義。

所以李凡想的是,之後融資,融的主要還是資源和市場,乃至能力、業務上的互補等。

這也是李凡今天想和他們確定的事情,因為他知道最近有不少人找到了他們,來旁敲側擊的詢問融資的事情。

甚至李凡的父母都開始在家偶爾提起這個事情,畢竟兒子現在真的是出息了。

那些個親戚和身邊的漁民,也都經常在他們麵前問公司的具體經營,和後續是否要融資的情況。

這也就是在深市了,要知道大A市場是在1990年正式交易的。

在1991年,這會兒的上市公司數量很少,市場規模也比較小。

市場處於發展的初期,絕大多數的公司市值都比較低。

所以在這個時候,大家看到一個這麼好的公司,也就是看到了非常不錯的財富密碼,當然也是會非常關注的了。

基於種種原因,李凡自然也是想要先在自家團隊內部統一思想,不能出現偏差。

在李凡明確說明和表示之後,大家也都是表示理解和認同,並且會在之後告知員工和身邊的其他人。

說完這個問題,李凡又繼續和蘇雅馨說道:“接下來,你要著重注意下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場推廣問題。”

“我希望你在今年接下來的時間裡,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深市和周邊城市的電視、報紙等媒介上,進行品牌推廣宣傳。”

“其中的核心點,我希望是著眼於公司的形象:創新、前瞻、科技。”

“因為我們目前的主要客戶群體,還是一些高端消費者,以及科技愛好者。”

“而且相對於個人用戶,我們的企業用戶會相對更多一些,所以這方麵也需要你多花些心思。”

蘇雅馨鄭重的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清楚了。

“對了,你們也可以多關注下名字叫【潤迅通訊】的公司,如果有遇到,也馬上告訴我。”

眾人雖然不是很理解這是為什麼,這家公司有什麼問題,但是也沒有深究,隻當是李凡自己的一些小心思。

-----------------

在人才問題、股權架構、公司未來規劃等問題,都基本得到解決之後,李凡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了行業布局。

通訊設備行業的競爭激烈,但是機會也是很大的。

就像他剛才在會上提到的【潤迅通訊】,他們現在在做“互聯網傳呼係統的研發”。

在這個業務上,那可也是誕生了一位未來的大佬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剛才讓人要著重注意這家公司的原因。

畢竟這會找人或許沒那麼容易,但是憑借公司這會在行業的地位,發現這家公司倒沒那麼難。

借此,自然也可以更容易的找到那個人了。

李凡也清晰的意識到,並且非常堅信,如果公司能夠搶占行業的關鍵技術製高點。

那麼,在未來的幾年時間內,他就可以在某些細分市場上,形成實質上的一家獨大。

當然,也可以借此機會,繼續放大自己的優勢,通過滾雪球的方式,不斷壯大公司。

所以在內部的問題得到逐漸的解決之後,他開始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到技術研發上。

希望可以在近期內,在技術上實現更大的突破,甚至逐步擴展到智能設備的領域。

這一點,也將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