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吃啊,我喜歡豆沙的。”劉一菲眯著眼睛回味著豆沙包的口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氣息。
“我喜歡紫薯的,紫薯的口感很細膩。”這是趙麗影喜歡的口感。
“力挺葡萄乾,每咬到一個葡萄乾都是一種幸福。”這個是baby的冒險因子促成的愛好。
“蔓越莓,理由和baby一樣,但是我喜歡蔓越莓。”劉師師讚同baby說的驚喜。
“肉餡不解釋。”鄧朝是第一個選擇肉餡口味的,然後讚不絕口。
“我也喜歡,一點也不油膩,肉給人的感覺很好,香氣完全的散發了出來。”孫一洲對這個也讚不覺口。
……所有人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至於赤赤這個沒有辦法吃東西的人,隻能苦兮兮的看著所有人吃的開開心心的。
“好想吃啊,但是喉嚨痛。”赤赤很難受的說道,他因為在片場的時候沒有好好吃飯,也沒有按時喝水,結果導致現在喉嚨發炎,隻能看著卻不能吃,彆提有多難受了。
張小川對於這些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張小川不是一個專業的醫生,雖然懂點醫理,但是更多的是食療,但是用麵點來食療的還是沒有嘗試過的。
對呀,麵點也可以食療的,無論是麵皮還是餡料都可以加入藥物,這是古時候的太醫為了解決王子皇孫喝不下藥的時候專門發明的一種麵點。
而且對不同的食客製作滿足他們的食物,這也是一個廚師應該做的呀。
想到這裡,張小川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針對不同的食客製作不同的食物,這才是一個廚師應該做的呀,必須要針對食客的口味才可以做出最好吃的料理。
張小川突然想到在古代的時候有一位皇帝,他有一位專屬的禦廚,隻有那個禦廚做的食物才滿足那個皇帝的口味,其他的廚師做的都不符合皇帝的口味,直到後來,大家才知道那個皇帝和那個禦廚都是一樣的味覺失調,味道如果不夠重就感覺不到味道。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因材施教的一種變法,這可以用來作為廚師的準則,因人而理,因人而廚。
“彆抱怨了,我想一下能不能做一道你可以吃的料理。”張小川看了看廚房的食材,說道。
很多食材其實就有醫用的價值,食療有很多時候就是醫療,這對於張小川來書隻要當成是一次簡單的料理就可以了,重點是針對赤赤的病情。
赤赤的病情是由於飲食不協調引起的喉嚨痛,算是常見的一種症狀,所以張小川這裡有很多食物都是針對這種情況。
喉嚨痛可以食用的有荔枝、櫻桃這些涼爽的水果,也可以喝一點豆漿、吃一點豆腐這一類的豆製品。
張小川不是沒有想過將這些東西結合起來,但是現在嘛,還是簡單一點就好,豆製品就直接喝豆漿吧,倒是水果,張小川在想該怎麼把水果和包子結合起來。
水果製成餡料的話是最簡單的方法之一,但是這樣做的話,水果的營養會因為高溫而流失,但是如果加入到麵皮裡麵,也會有同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