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火爆(1 / 2)

漢子最終買走了一大份加了雞蛋的烤冷麵,外加一份鐵板豆腐,共計二十二文。

臨走時,他還多問虞九闕要了兩根竹簽,興許是打算分給彆人嘗嘗。

送走開門客,試吃的烤冷麵還有一大份,秦夏給賣炸糖糕的尤姓哥兒也分了兩塊。

尤哥兒頗為驚喜,沒想到自己還能蹭一口白食。

他剛剛可聽見了,這東西賣的不便宜!

“你看看,這多不好意思。”

客氣兩句,小心接了過去,趁熱嘗了。

就在他連連感慨這東西滋味絕妙的時候,秦夏的食攤前陸陸續續開始上客。

其中有零星在廟會上買過鐵板豆腐的,更多的則是頭一次來。

他們一方麵是留意到新食攤,另一方麵,則純然是被香氣吸引而駐足。

麵對第一次來的客人,少不得要費些口舌介紹。

秦夏要同時做著兩樣小吃,記著每個人不同的要求,著實分身乏術。

是以介紹、收錢等,大多被虞九闕分擔。

“鐵板豆腐,五文一份,一共五塊,烤冷麵小份六文,大份十二文。”

“蔥花、芫荽、紅蔥不限量,您要是喜歡便多加,不喜歡也可以不要。”

“辣醬?不好意思,辣醬不單賣。”

“收您十二文,吃食您拿好,小心燙。”

“可以試吃,您稍等,我給您挑一塊嘗嘗。”

……

雖說生意並沒有非常火爆,可兩人也幾乎沒有閒下來的時候。

這般忙了一個時辰,加起來賣出去了二十幾份鐵板豆腐,十幾份烤冷麵,總算是能喘口氣。

虞九闕見大冷天的,秦夏一直守著灶台額頭上都見汗,連忙拿出帕子替他擦了擦,又給他倒熱茶。

板車裡塞了兩把杌子,拿出來撐開擱在地上,兩人一起坐著鬆快鬆快腿腳。

賣炸糖糕的哥兒方才那一陣子生意也好,一個三文錢,也得了一百來文。

裡麵得有七八個是秦夏攤子的主顧,等待的時間裡東張西望,順手買一兩個帶走的。

有來有往,方是人情世故。

尤哥兒夾了一個糖糕放進油紙包,喚了一聲,遞給了虞九闕。

“拿著吃。”

夫夫二人一道說了謝,尤哥兒展顏笑了笑,也把杌子往前挪了挪,和虞九闕兩個哥兒湊在一起,說了兩句閒話。

等到油炸糕涼到能入口的,虞九闕轉過身扯了扯秦夏的衣袖。

“你先吃。”

秦夏拒絕未果,隻得咬了一小口。

“早食吃多了,還在肚子裡呢,你吃就好。”

其實是聞了一早上的油煙,他實在沒什麼胃口吃甜絲絲的炸物。

但看得出來,虞九闕很是喜歡,吃得嘴唇油光光的,好似比平日裡更軟了。

秦夏心猿意馬了一瞬,緩緩移開視線。

早點這一波賣完,秦家食攤另一邊空著的攤位總算來了人。

那人從筐子裡往外搬一個個小的醃菜壇子,顯然是個專賣下飯小菜的攤子。

一溜十個壇子,外麵貼著紅色紙條,寫著裡麵是何物。

無外乎是蘿卜、芥菜頭、胡瓜、洋薑、山椒、寶塔菜等。

這些東西雖各家也能醃,可擋不住有人就是不會,或是做不出外麵賣的味道。

是以這種小攤子,生意也是不差的。

彼此打了個照麵,點了點頭,就算是認識了。

秦夏當初選在這裡租攤子,也有這份考量在。

左邊賣糖糕的雖也是早點,卻是甜口,右邊賣醃菜的,更是和他賣的吃食挨不上邊。

這般三個攤子連在一起,不至於搶了誰的生意,也可避免一些口舌官司。

臨近中午,采買吃食的人顯而易見地又多起來。

有人在外行走的,多半是尋個麵攤、餛飩攤坐下就吃。

也有挎著籃子出來買菜,順便捎帶些現成的吃食回去加菜的。

齊南縣所在的平原府,比不得南方的魚米之鄉富庶,趕上荒年這裡的老百姓也啃過樹皮,但都是老黃曆了。

最近十幾年皆是風調雨順,倉稟殷實,城裡人舍得在吃上花錢的也多了起來,像原主小時候時,街上遠沒有這麼多酒樓食肆。

“小老板,給我拿一份鐵板豆腐,不要辣椒和蔥花,孩子不吃。”

“這個烤麵條多少錢一份?六文?也太貴了,我吃一碗素麵才五文呢,你這才多少。”

“我要你兩份豆腐,你多給送一塊成不成?”

與晨起買吃食的多是外出做工的漢子不同,這個時辰的主顧以當家主婦與主夫居多。

相比之下他們更儉省些,畢竟日子是要精打細算過的,買豆腐要挑一挑大塊,掏錢前一定會講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