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赴杭城學習(1 / 2)

PS:上一章的章節名寫錯了,應該是:一起學根雕吧。

眼看著家裡的生意暫時都不需要自己操心了,林悅這才來到了杭城,開始正式跟蘇父蘇母學習。

蘇父先考驗了她小學一兩年級的內容,確定她都已經掌握之後,便開始按照當下的教科書給她上三年級的語文算數。

蘇母則每天教林悅一個小時的英語,前期自然主要是發音練習。

除此之外,書法和繪畫也一樣不能拉下。

還有早晨的晨練也依舊跟著蘇父進行,大部分時候去湖濱和那群老頭老太一起,有時候也跟著蘇父單獨上寶石山山頂呼吸吐納。

林悅已經讀完了三本兒童啟蒙國學,蘇父便開始教她唐詩宋詞以及詩經。

因為覺得林悅的理解能力不同於一般的孩子,蘇父教詩的方法非常靈活,往往是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教什麼,而不局限於順序一說。

比如在湖邊散步,看到柳樹便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看到斷橋邊殘荷,便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彆樣紅”回憶盛夏時的美景。又比如下雨時,便會教林悅“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催詩末用西湖雨,且送新涼入帝城”等等。

教詩詞的時候,除了解釋每首詩詞的平仄韻律以及含義,還會跟她聊詩詞主人的種種有趣的故事。

練習書法時,亦會常以這些詩詞為模板,將幾方麵都結合起來。

雖說初期蘇父吟誦的這些詩詞,林悅大多也都能背上幾句,畢竟好歹前世她也有高中文化,曾經有一段時間對詩詞也特彆感興趣,但像蘇父這樣幾乎是看到什麼就能吟誦什麼,垂手可得信手拈來,仿佛壓根就無需思索的水平,她還是拍馬都遠不及的。

更何況,蘇父還能將各種十分有人生哲學的故事溶於詩詞之中,這,也同樣是林悅前世所忽略的。因此,不管是所學的東西是自己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林悅一律以認真的態度對之。

除了國文,其他諸如繪畫書法,蘇父也是一並的底

蘊深厚。

為了能讓林悅更深刻地感受書法的精髓,蘇父還常帶她去各個古跡轉悠,教她怎麼欣賞那些碑刻,以及如何攫取精髓更好地臨摹。

繪畫也是如此,更多的是直接去山上寫生,一張張地畫樹葉,一塊塊地畫石頭,一棵棵地畫樹乾,一朵朵地畫花兒,甚至有時候還會觀察個老半天螞蟻蟲子的形態。

蘇母負責的外語也沒有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在林悅能準確地發音之後,同樣也是看到什麼就讓林悅學什麼,還時不時地教一些短句相互對話,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培養著林悅的口語。

既是上課,自然應該有個大概的時辰表。

再充分地征求了林悅自己的意見後,蘇父給她製定了一個每天六節課的課程表。

上午三節課,下午兩節課,晚上一節課,一共6節課,每節課四十五分鐘,課間休息十五分鐘。

至於作息,因為林悅肯定自己一定能早起,所以蘇父便讓她跟隨自己的時間表。

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然後晨練一個小時。

七點吃早飯,七點四十五開始上課。

下課後,十點半到十一點半之間這段時間,由林悅自己安排,或玩或做作業都可以。

十一點半吃午飯。十二點半到下午一點是午睡時間,這點也不硬性要求,隻要下午和晚上林悅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就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