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下課後,到下午六點,這段時間同樣自由安排。
六點吃晚飯,而後散步消食,看新聞。八點到八點四十分,是第六節課,到了九點基本就要開始洗漱就寢了,以便能保證充足的睡眠。
當然,這個時間表,隻是在正常的情況下一個大概的參考而已,並不強行規定每天都必須如此。至於教學的地點,更不會僅限於蘇家。
因為蘇父蘇母畢竟也有自己的生活,而且經常也會有老友來拜訪,或者被老友約出去。
每當此時,蘇父就會先征詢林悅的意見,問她要不要一起。
林悅每次都果斷地點頭。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被蘇爺爺視為好友的人
,自然肯定也有他們的長處,自己有機會多跟跟,時間一長,耳濡目染的,好處必定少不了。
蘇父既帶林悅出去,自然少不了暗中觀察。
當他發現這個學生除了能跟自己所有的朋友都相處的很和睦,而且聽自己和朋友說話時,明顯非常專注,很多時候也仿佛都能聽得懂的樣子,偶爾問她兩句,也能接的有模有樣,自然也就更願意多帶她出去。
以上種種都隻是其中部分細節而已。
總之蘇父蘇母除了學識淵博外,也十分擅長因材而教,不管在哪裡上課,都能讓人覺得趣味橫生,不知不覺間便會主動去進一步的探求。甚至有時候隻是隨意的談笑間,便把教學的內容給深深地記住了。
教的人講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也不完全是按照課本來,常常天馬行空地將世界擴展地更為寬闊。而學的人也是認真仔細,深刻理解,並舉一反三,進展自然非學校裡那種一對幾十的教學方式能比。
有時候課都上完了,林悅這個學生反而還意猶未儘,恨不得能多學一點。
如此良師,千金難求啊!
莫說她隻是高中文化,便是大學畢業,也值得再來
學習一遭的。
隻是蘇父蘇母畢竟上了年紀了,而且中間又經曆了那一番格外艱難的歲月,身體的底子並不如表麵上這麼好,林悅自然舍不得他們再多辛勞,求學之時便幾乎不再分心管生意的事,而是等到每次回家後再過問。
林悅能到自己娘家來讀書,最為高興的當屬蘇晴麗。
她是真心地把林悅當成女兒看待,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兒子能跟林悅相處的好一些,所以在剛得知父親的打算時,便想把兒子也送過來。
蘇父卻說以小海的脾性,最好還是不要跟林悅一起上課。
至於原因,自家親生女兒,自然會細細剖析。
林悅的天賦確實要比小海高,而且她已經提前學完了小學一二年級的課業,不管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起點都已經比小海高出了一截。何況林悅又是個靜得下來心的性子,學習速度也比小海快,就算林悅有心相讓,平時也難免便顯現出高低來。到時候,自尊心很強的外孫受到的很可能不是激勵,反而是負麵作用了
。
而且小海是男孩子,愛玩、好動,還愛呼朋喚友的,學校那樣的集體生活反而會更適合他。再者,小海這幾年耳濡目睹地多少也打了一些基礎,在同學中反而會更有些優勢,要是蘇晴麗舍得,不如提前一年送小海去上小學,放學後再來上晚上那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