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四刻。
百名裝備精良的禁衛軍,站在金鑾殿外朱紅的簷柱旁。富麗堂皇的宮殿內,是大炎的文武百官。左邊官員的官袍上繡著各類飛禽,右邊官員的官袍上繡著各種走獸。按照官階,位列左右。
掠過百官,最前方是手持拂塵的大太監,再往後則是龍椅。可這把象征著權利的寶座上,此刻卻是空空如也。
大炎女帝劉芸,今年五十二歲。傳聞她年輕時縱欲過度,導致身體變得很虛。還有一種說法,是她生下太子趙瑾時落下病根。無論真相是什麼,女帝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確實大不如前。
就算偶爾上朝也不願坐龍椅,更偏愛靠牆的珠簾後麵,這樣更自由些。
今年是炎曆二十三年,丁巳年。
己酉年,即炎曆十五年,有八名言官死諫。稱先帝駕崩時女帝以太子年幼為由,把持朝政數載。如今當朝太子趙瑾已及弱冠,理應歸還大周皇位。
女帝大怒,將言官們下獄。試圖通過嚴刑審訊,問出幕後主使。
事實證明好漢是少數,而孬種是大多數。為了活命,有言官當庭翻供。被指認者為活命,又供出一人。如果供無可供就攀咬,將輔國重臣全部牽連。
她不管這些人以前立過何等功勞,一律按謀反罪論處。上京城內的官員更是被替換過半,史稱‘己酉事變’。
天下悠悠,眾人之口難堵。
縱然女帝殺光了反對者,可心裡始終膈應得慌。也不知道是賭氣還是在意外界評價,此後竟再也沒坐過龍椅。
這般大環境下,無人公然反對。但誰又知道,背地裡是怎麼罵她的?讀書人確實不善殺伐,但筆杆子可不弱。
己酉事變後,朝廷一度陷入停擺的狀態。可隨著當年的科舉結束,這一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翰林院有傲骨的學士不少,但你不乾有得是寒門子弟乾。
見官職來一人少一個,稱病辭官的文臣們再也坐不住了,陸續出山效力。
先帝趙淼在位時,國家大事通常由宰相總領六部商討出解決方案,再交由宦官組建的內閣批紅,最終呈報皇上。
到了女帝劉芸執政期間,為了扼製宰相的權力,將職位一分為二。
前禮部侍郎石懷仁擢右宰相,負責禮部、刑部和戶部的諸多事宜。左宰相由女帝年輕時豢養的麵首周易擔任,負責餘下的吏部、兵部和工部。
要知道吏部管文選考功,兵部管武選武庫,都是朝裡最好的肥差。這下全落入麵首之手,扶持意味再明顯不過。
提到這位左宰相周易,就不得不多說兩句。他世代屠戶,與舞文弄墨的文人沒有共同話題。能夠登上炎國權力的高層,全都是拜他弟弟周倉所賜。
炎曆七年,劉芸的女兒少陵公主得到一位又高又帥的麵首周倉。因其某方麵特彆擅長,便介紹給了自己的母親。
周倉得寵後,沒忘記家人。經常給女帝吹枕頭風,說他哥哥周易有雙如簧巧舌,技術絲毫不遜色於自己。如此兩兄弟先後入朝,成為女帝身邊的寵臣。
巔峰時期,周家兩兄弟的權力比宰相和內閣加起來都要大。必須給他們送足夠貴重的禮物,才有資格見到女帝。
這種靠一技之長獲得地位的人,自然遭到天下學子鄙夷。他們沒有辱罵女帝的勇氣,卻敢私下編排周家兄弟。
或許是因為忠於皇室,亦或是不站隊的緣故。由官宦們組建的內閣,在己酉事變中罕有地沒有出現傷亡。首席執筆太監洪清平失蹤後,由他的乾兒子洪安接任以往職務,重組為新內閣。
目前的炎國朝堂,在劉芸的運作下已經另成體係。若遇重大事件,會由左宰相或右宰相共同提出方案。如果雙方對內容均無異議,才會交內閣審核。確認後呈報女帝,進行最終的拍板。
礙於左右宰相間立場不同,多數方案都不符合共同利益。導致許多事情都不用通知女帝,大大降低了工作量。
唯有雙方獲益或者其中一方做出妥協,才能推動方案的執行。若是達不成共識又必須解決,就得自己搞錢處理。
沒錢或者不願意掏自己的錢推動方案執行怎麼辦?那就苦一苦百姓吧。畢竟這麼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
曾有官員批評女帝嚴重怠政,後果可想而知。當天諫言第二天不到就人間蒸發,從此再也沒有人見過其蹤跡。
隨著年齡增大,女帝的上朝次數越來越少。不過左右宰相以及內閣這三駕馬車,還是能夠維係大炎的日常運轉。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正當大太監高聲詢問時,一位內閣太監從龍椅右側的偏門跑進來。
他湊到大太監旁邊耳語了兩句,隨後躬身作揖悄悄退出金鑾殿。
文武百官們又不是瞎子,知道多半是女帝傳話,都十分默契地待在原位。
果不其然,大太監將仙氣飄飄的拂塵往右肩上一搭,尖細著聲音喊道:
“陛下口諭。”
原本站著的大臣們,聞言紛紛跪拜下來口誦萬歲。大太監像是很喜歡這番景象,視線從眾人身上一一掠過。約莫過了十多秒,才肯宣布後麵的內容:
“陛下說了,今晚燈會時會有重大的事情宣布。所有二品及以上的官員必須到場,不許告假,欽此。”
這雲裡霧裡的傳旨,說了完全等於沒說。許多官員麵露疑惑之色,不明白女帝的葫蘆裡到底賣得是什麼藥。
他們能坐上今天的位置,都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既然大太監沒說具體緣由,隻有屆時等女帝親自宣布。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退朝!”
朝聲方落,人如潮退。
文武百官按照出身、籍貫、師從等各種因素,聚成一個個小團體而行。
出了金鑾殿,一批翰林院的文官簇擁在右宰相石懷仁的周圍。他們順著百米台階而下,同時裝作不經意地環顧周遭。在確認周圍沒有左宰相和內閣的眼線後,終於忍不住小聲議論道:
“適當陛下口諭,說今晚要宣布重大事情,莫非……她是想退位讓賢?”
“若果真如此,那對我們對太子對大炎來說都是一樁天大的喜事。”
甲午年先帝駕崩,劉芸奪得皇權並更改年號,就引得許多人不滿。後來發生己酉事變,大家更是敢怒不敢言。
“陛下年紀也大了,已經許久沒有治理朝政。如果在這個時候隱退,或許還能賣個人情安度晚年。”
女帝在位二十年間,不僅將反對自己的勢力連根拔起。就連趙家旁支的親眷子嗣,也被扣上各種罪名處死。使得普天之下,隻有她與先帝趙淼生下的趙瑾具備皇室血脈。日後若是太子繼承皇位,這層母子關係就是最好的保命符。
隨行的京兆尹抿了抿嘴唇,猶豫片刻後提出不同意見:
“陛下傳召禦醫的頻率不高,怎麼也能再堅持幾年。依下官愚見,這回多半要革了左宰相的職。畢竟,他們已經很長時間沒去養心殿侍寢。陛下默許他們貪汙這麼多年,是時候清算了。”
身旁的官員思考著這種可能性,旋即認可地點點頭,開口提出佐證:
“這番猜測,並非空穴來風。近幾年國庫虧空,銀子都不知道花到哪裡去了。吏部、兵部和工部的賬目,又不需要經我等之手。誰知道周家兄弟,從中貪墨了多少錢財和珍奇異寶?”
“下官也覺得有這個可能,朝廷油水最多的部門都被周家兄弟占了去。他們本是市井小民,承蒙陛下垂愛才爬到宰相之位。還經常在國策上,不顧天下蒼生跟我們唱反調。一旦陛下覺得麵首黨尾大不掉,清算自然在情理之中。”
見官員們越聊越上頭,簇擁在人群中央的右宰相石懷仁開口警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