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徐光啟不由得再次佩服起了當今這位年輕的皇帝。
皇帝看似喜怒無常,殺官無數,手段又極為殘忍。
可他並不是為了殺人而去殺,皇帝每殺一個人,每一個官員,都是在投的計劃之中的。
至少這兩年,朝政的大權基本上都掌握在了他的手裡。
他的意誌和令旨,已經可以走出京師傳達至天下了,這就是一個大跨步。
而且皇帝的眼光和見識,也不是曆代先帝可以比擬的。
當今可是非常重視海洋的,甚至於比成祖皇帝看的更遠。
隻可惜大明的情況卻是不容樂觀,不是這裡叛亂就是那裡生亂。
自萬曆四十年之後,大明朝就沒有一年不在打仗,陛下能夠撐得住嘛?
畢竟萬曆朝的那樣強盛的國力,都被站戰爭給拖垮了,現在的大明朝,又會如何呢?
三人各懷心事的站在殿外等候良久,總算是見到了王朝輔的身影走了出來。
“陛下口諭,宣內閣三位輔臣速速入宮,商議對策。”
“湖廣至關重要,絕對不能生亂,朕有意從京師調派兵馬南下,入湖廣剿殺叛亂之苗人,你們是什麼想法?”
不等王在晉表態,王象乾罕見的率先出聲道:
“臣讚同。”
“苗人既然已經反叛,與我大明就不是一條心了,自然是不可能行招撫之策。”
“隻是前些日子戶部已經將國庫中能動的錢糧,儘數劃撥給了雲南,而且還有不少的空缺,恐怕無力在供應兩線作戰的消耗了。”
聽到這話朱由校不由得撇了撇嘴。
王象乾的意思很明顯,國庫已經空了,一點油水都榨不出來了,該你出錢了。
儘管朱由校富得流油,可是讓他一個人去承擔軍費開支,還是非常肉疼的。
可他也隻有肉疼這一條路去選擇了,總不可能讓湖廣亂成一鍋粥吧。
可既然他出錢了,那就不會隻是簡單去打一仗,把叛亂平定就行了。
東南地區的揚州、南京、福建都有駐軍了,湖廣作為產糧大省,現在又出了這麼一檔子事,他怎麼可能放過這種良機呢。
但他也不會明說,有些事他自己知道怎麼做就好了。
最後經過一致的商議決定,從羽林軍虎賁營抽調五千軍士,由吳勝統領,南下湖廣平叛。
軍餉糧草這方麵,全部都從朱由校的內帑裡出。
皇帝願意承擔軍費,大臣們自然是很開心的,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朱由校其實還有其他的想法。
“萬歲爺,這軍費的開支可是筆大數目啊,是不是在斟酌一番,內帑少出一點?”
等王象乾等人走後,王朝輔忍不住提醒道。
他可是從萬曆二十九年走到現在的老人,即使沒文化,可這麼多年的閱曆,卻是讓他成長了起來。
當年神廟爺爺在位的時候,彆說出錢打仗了,誰敢打他內帑的注意他都得雷霆大怒。
朱由校自然也知道王朝輔是為自己著想。
好歹也是跟了自己六七年的老人了,主仆之情就已經非常深厚了。
因此他也是無奈的回道:
“你以為朕想出錢?這不是沒辦法嘛,你給朕仔細的把好關就行了,一定要杜絕軍費被貪汙克扣。”,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