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畿沸騰(1 / 2)

這個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在這種問題上還能說什麼話?

無非就是用一些曆史故事典故,來給皇帝上眼藥,挑撥離間之類的。

就像曆史上的張嫣一樣,與皇帝獨處時故意拿出秦朝的史書,還言說自己看的是趙高傳。

這不就是在拐彎抹角的提醒天啟皇帝,讓他乾掉魏忠賢嘛。

索性朱由校自己把話給說了,徹底絕了王在晉的想法。

“曆朝曆代,居功自傲,不服管教且跋扈的武將,確實不在少數,就是在本朝,也有個藍玉。”

“這些事情,朕都知道,可難道就要一棒子全大肆打死不成?”

“精忠報國,忠貞不二的武將也不在少數,就如郭子儀、嶽飛那樣的,我朝不也有中山王和黔寧王?”

“你的忠心和才能,朕自然看的清楚,否則也不會重用於你。”

知道的心思被直接說穿,王在晉也確實是不好在開口了。

想了半晌,隻得回道:

“臣實在是為國家大計,朝廷安穩著想。”

“陛下既然能想到這些,自然是深思熟慮了的,臣也就放心了。”

“朕不是瞎子,你的忠心和才能,看的清楚,否則也不會讓你入閣兼兵部事了。”

“軍部乃是我大明初創,許多規章製度,現在還是個草稿,還需完善起來。”

“英國公年邁,軍部的大臣,現在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這軍國大事的決定和處理,一刻也耽擱不得,你就暫時兼了軍部大臣之職吧。”

“在從兵部挑選一些真正的有本事,知兵事,敢乾實事的人,將他們安排在軍部,儘情發揮。”

“至於那些中庸之人,隻會玩弄權術的,就讓他們在兵部養老吧。”

王在晉哪裡還能不明白皇帝的意思,這是釜底抽薪。

就現在這情況來說,其實軍部和兵部在職責上根本沒有區彆,官員依然會是他們這些人。

唯一的改變,就是從此以後,凡是軍隊之事,不必在彙報內閣,所有的流程,也不在需要經過內閣。

雖然這隻是暫時的,文武平等分治的局麵會出現,也確實是削弱了文官們的權力。

但王在晉可不管這麼多,隻要現在的他,權勢地位還在,就行了。

至於是在哪個部門辦事,彆人怎麼樣,或者以後的朝廷格局怎麼樣,他可一點不在乎。

因此他也是欣然領旨謝恩,一整天的頹廢瞬間一掃而空,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有欲望有野心是好事,何況王在晉的欲望,並不像其他人一般,貪財好色。

而是想著掌握權勢,做出突出的功績來留名青史。

這也是朱由校重用他的一大原因。

否則彆說擔任要職,屹立在文官之巔了,灰都剩不下了。

安撫好他之後,朱由校還不忘提醒告誡道:

“朝廷的改革遠不止於此,還有軍隊的改變,靠朕一個人是成不了事的,少不了你們這些臣子的輔佐和執行。”

“陛下放心,臣必謹遵聖命,鞠躬儘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