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故技重施(1 / 2)

既然已經知道了他們的真實目的,朱由校也就不搞什麼試探了。

乾脆就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免得打草驚蛇,等自己的部署準備好了,就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滅頂之災。

楊洪既然能呈上一封無中生有的軍報奏疏來,那就證明整個大同,都已經失去朝廷的控製了。

文官和武將不是蛇鼠一窩,就是被收買了。

這一點也在他預料之中,畢竟走私這種事,就算他是一鎮總兵,也乾不來,必然要聯合各方勢力才能成事。

大同鎮在冊軍士人數是六萬三千多人,雖然有許多的老弱病殘和空響。

但就算是這樣,根據朱由校的推斷大同能打的軍隊也絕對不會低於四萬。

天啟年間的邊鎮,雖然也已經極為腐敗,可比崇禎年要好多了。

至少現在的邊鎮將領,對朝廷的敬畏之心還是有的,吃空響這些也不會太過離譜。

四萬的軍隊啊,要知道滿桂的宣府兵,如今不過三萬多人而已。

當然了,宣府已經是經曆過一波清查和裁撤的了,在滿桂的絕對執行下,宣府邊軍的人數,以及戰鬥力,都是絕對真實且有保證的。

可儘管如此,一旦大同的軍隊真的被那楊洪鼓動鬨騰起來,對山西是絕對的滅頂之災。

同樣,也會讓大明朝傷筋動骨,至少在三五年之內,大同這個重鎮,就算是廢了。

朱由校不想也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畢竟損失的都是自己的國防力量。

他並不想到時候還要花費重金去重新練兵,戰後恢複以及生產等問題,他深思過後,決定先下一道旨意。

以兵敗的理由,先將楊洪的總兵官一職給免去,並將大同的將領全部降一級。

然後在安排人手去整頓大同。

沒了楊洪這個手握重兵的總兵,他們也就翻不起什麼風浪了。

翰林院很快就將旨意擬好,內閣與兵部蓋章之後,當天就將聖旨發了出去。

可誰知道,還沒等到傳旨的錦衣衛回來複旨。

兵部又收到了大同的加急軍報,說是蒙古再次犯邊了,足有三四萬騎兵。

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楊洪的奏疏上寫著,說大同因為上次戰敗,還沒有恢複元氣,士氣低落,還是隻能據城自守。

許多的官員紛紛上奏,說以眼下的情況來看隻能再調宣鎮兵馬前去援助,以解大同之圍。

朱由校並沒有表態,因為隻有他知道這不過又是楊洪等人編造出來的而已。

孫雲鶴已經回來了,他與大同的密探接頭之後,僅僅呆了兩天,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查清楚了。

畢竟涉及的人數太多,是絕對不可能瞞住的。

當得知楊洪和蒙古人的聯係越來越緊密之後,朱由校就知道,這次自己又得親自出馬了。

分析完局勢之後,朱由校決定不日就離京巡邊。

為了應對文官集團的反撲,朱由校在不經意間,開始對北直隸的一些重要關口位置和官職做出調整。

周興武被任命為山海關總兵,從羽林軍中挑選了五千軍前往駐紮。

雖然遼東有熊廷弼、李鬆平和洪承疇等人,可他還是擔心,到時他與楊洪等人搏鬥的時候,遼東會出亂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