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晉自然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因此他直接跟皇帝說道:
“陛下放心,此事臣定然慎重,可是兵部的官員,臣以為少有能擔此重任的。”
“據臣的觀察和了解,現在兵部官員的能力,參與此事最多隻能協助配合。”
“要想獨挑大梁,還不足夠,臣擔心他們會壞了陛下的大事。”
朱由校倒是挺意外的,王在晉居然不想用他的部下,看來還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他當了這麼久的兵部尚書,要安插幾個自己的心腹亦或同黨,也不是難事,這些人他為什麼不用呢?
對於朝堂上官員的能力,朱由校也是有過大概了解的。
更多的則是憑著記憶去找人,凡是一些他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的。
那想都不用想,必然是平庸之人,不堪大用。
其實他不止擔心派去的官員會壞了他的事。
他更擔心的,是怕這些官員和毛文龍狼狽為奸,同流合汙去了。
他派官員去,隻不過是他的暗度陳倉之計而已,用以迷惑毛文龍的。
真正的發揮作用,監督和探查的人,還是埋伏在暗處的錦衣衛探子。
不過朱由校不會告訴王在晉,他微笑問道:
“那依愛卿之見,何人可擔此重任呢?”
“臣想從陛下羽林軍參謀司中,借一個人來擔此重任,臣再挑選兩個可靠官員,從旁協助,必然事半功倍。”
“大司馬這麼有信心,著實讓朕好奇了,到底是何人呢?”
王在晉沉默一會回道:
“戚金。”
很快聖旨和兵部的調令文書就擬寫好了,朱由校還明確的告訴樸成忠和金之望二人,對於毛文龍的任何威脅都不必理會。
他們隻需要聽從袁可立的安排,配合大明在遼東的合圍封鎖即可。
“以前的事,也就到此為止吧,不要再去追究了。”
“我大明現在國力也正是衰弱之時,確實急需糧食等戰略物資,朕幫你們守住國門,你們也總得表示一番不是?”
儘管毛文龍讓他很不開心,可是一碼歸一碼,有好處的事朱由校自然是往自己這邊撈的。
皇帝都這麼說了,樸成忠和金之望二人也沒有辦法,隻能吃點虧了。
隻是在他們看來,這位年輕的皇帝陛下,遠不如他的祖父那麼大方闊氣而已。
朱由校還給袁可立寫了一封信,告訴他暫時容忍一下,就算是查到了證據,也暫且先保留,等到將來再一起算。
拜彆了皇帝之後,樸成忠和金之望就帶著皇帝給朝鮮國王的聖旨,跟著戚金的隊伍一同去了山東。
而在羽林軍參謀司閒散了一年多時間的戚金,因為王在晉的推薦,也是在晚年再次受到了重用。
雖然這次不是領兵去和建奴打仗,可是他也沒有任何的怨言和猶豫,隻要能為國出力儘忠,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