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皇明學院(1 / 2)

乾清宮,一整個下午都是極為的平靜安寧,殿外的羽林軍衛士持刀披甲的守衛著這裡,殿內也有錦衣衛嚴格守衛,根本沒有人敢發出一丁點聲音。

“王伴伴!”

安靜許久的殿內響起一聲極為懶散的聲音。

朱由校一覺又睡到了晚上,在他這個年紀,正是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對於這個還是極為重視的,畢竟這可是關乎他一生形象威嚴的大事,隻要餓了困了就絕不硬扛著。

“萬歲爺,奴婢在!”

身旁的王朝輔立刻躬身上前聽候吩咐。

“準備晚膳吧,朕有一點餓了!”

“是!”

王朝輔拱手應是後便彎腰緩緩退了出去。

待豐富的晚膳端上來以後,朱由校根本不顧所謂的的皇帝形象,狼吞虎咽的將肚子填飽了。

“魏忠賢那裡有什麼進展沒有?”

見皇帝發問,王朝輔立刻回道:

“稟萬歲,東廠已經將所有參與謀反之人全部逮捕入獄了,眼下正在詔獄審問,想必不要多久了!”

“嗯,除了這些主謀,與他們有關之人也不可放過,尤其是那些在任的官員,不管在何方,隻要有消息,挖地三尺也要拿回來,時間久一點無所謂,但絕對不允許有漏網之魚。”

“另外提醒一下他,這些人藏的很深,絕對不止這一點事,好好查清他們的底細,把他們的罪名全部給朕扒出來,一件也不能放過。”

朱由校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他要借助這次的理由,將這些人連根拔起,南方天高皇帝遠的或許管不到,但至少也要把他們在朝中的勢力清掃一空。

“奴婢立刻安排人去轉告魏忠賢!”

王朝輔剛退兩步,就聽見皇帝說:

“宣魏廣微和顧秉謙來見朕!”

經過小半年的運作,魏廣微負責的信息司基本上已經走上正軌了,在北直隸報紙已經非常廣泛了,基本上隨處可見,而在離北直隸相近的山東等幾個省也開始涉及了。

而隻是北直隸還遠遠不夠,這種能夠掌握輿論的利器必須要向全國推廣。

槍杆子和筆杆子自己也算是初步掌握了,隻要自己穩步實施,相信接下來的推廣不會太過麻煩。

還有教育司,也是重中之重,這是要給這個時代的人灌輸新思想的,朱由校甚至要親自教導這第一批學子,大明新時代的征程和方向缺不了這些人的支持。

改變國策這種事,就算他是皇帝也不可能憑一人之力改革的,張居正雖然是臣子,但他的權利和威望比一些皇帝都高的多。

他的一條鞭法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當時的格局,然而他一死,連屍骨都沒寒,立刻牆倒眾人推,甚至還被挖墳鞭屍,生前有多麼風光,死後就有多麼淒慘。

“恭請皇帝陛下聖安!”

“起來吧!”

看著這兩個自己比較看重的臣子,他也是稍稍的放心,這兩人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朕之所以這麼晚還叫你們進宮,是有關兩司之事,已經近半年光景了,朕之前忙於北征,也就沒有過問太多!”

“魏愛卿,信息司如今具體如何了?京師的總部成熟了沒有?各省各地的分部實施的如何?百姓對於報紙的反響如何?那些官員士紳的反應大不大?”

魏廣微拱手說道:

“稟陛下,創辦信息司之時,確實頗為艱難,但眼下已經渡過此階段,現已開始正常運轉,報社總部已經規劃完畢,山東、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區也開始嘗試發行報紙了,效果還不錯。”

“民間百姓的反響也大多稱讚朝廷此舉極好,現在隻要報社發行新一期的報紙,都是搶購一空,甚至還有不少人極早就已經預購了。”

“官員士紳的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朝廷完全是多此一舉,而有人認為報紙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些人平常都是數人聚在一起津津樂道。”

吃瓜群眾在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會少,尤其是關於國事的大瓜,基本上無人不感興趣。

“你做的很不錯,完全達到了朕的預期,想必這段時間你也是全身心的放在了此事上麵。”

在乾清宮中得到皇帝的認可和稱讚,不開心是假的,至少證明自己這段時間的努力和心血沒有白費。

魏廣微壓住心中的喜悅回道:

“臣受陛下重任,就算是嘔心瀝血,臣也不敢讓陛下失望!”

“各省的分部抓緊,朕知道南方鞭長莫及,往來需時極久,你現在就著重北方幾省即可,南方各省可以慢慢來,不必心急!”

魏廣微彎腰躬身道:

“臣謹遵陛下聖意!”

信息司的推廣已經是水到渠成了,朱由校心中的一樁大事又解決了,他現在也心情極好。

“顧愛卿,教育司如今發展如何?”

在一旁等待良久的顧秉謙立刻上前,行禮躬身道:

“臣按陛下的旨意,於全國各地招募舉人文士,但收效甚微,這些人大多無法通過考核,一般都是在本地欺壓百姓,亦或名聲極差。”

“而建辦學堂之事也不順利,在各地都或多或少的受到當地士紳的排擠打壓,而且還有多起鬨事傷人事件。”

“陛下,臣建議放棄建辦新的學堂,就以太祖皇帝時建起的學堂翻修即可,臣已經計算過了,兩種方法相差不大,而且可以大大的縮減時間和錢糧!”

一語驚醒夢中人,朱由校倒是忘了這事,太祖皇帝當年就已經在全國興辦學堂,讓更多的人可以讀書考舉,以此希望大明人才濟濟。

可他的想法雖好,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興辦學堂一事,在洪武年間確實盛極一時,但也不過曇花一現。

從洪武二十七年開始,太祖的精力和眼睛已經不放在這些瑣事上麵了,他有更重要的事要辦,這件事也算是人儘皆知,那就是壓製淮西的勳貴將官和浙東的文官集團。

因為太子朱標的英年早逝,打亂了太祖二十年的精心部署,也給予了太祖精神和肉體上前所未有的雙重打擊,當時甚至差點一口氣上不來了,整個大明岌岌可危,最後靠著強大的意誌力終於是挺了過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