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事時暫時議完了,可還有一堆政事等著朱由校去處理呢。
“諸位,陝西布政使上奏,因今年數月的暴雪導致陝西各地缺糧少耕,今日就將此事也議一議吧,先拿個章程出來,免得萬一有事,朝廷也有所準備!”
對於災情這種事,必須要未雨綢繆,有了天災才會將人禍的危害無限放大,現在交通信息極其不便,如果真的等大災爆發,流民四起,等地方的信使到達京師之時,人已經不知道餓死多少了。
“稟陛下,臣建議先行押送一批糧食趕往陝西,以備萬一,另外臣請奏,請陛下下令,讓北方各地各省的禦史立刻將他們所管轄之地的實況奏報至內閣。”
自宋應星擔任工部尚書以來,這可以說是他頭一次在會議上發聲了,在他剛剛上任之時,一直都在學習和了解工部的職責和分管的事務,畢竟他從來沒有當過官,對於這些不甚了解。
見皇帝沒有要詢問的意思,刑部尚書薛貞問道:
“大司空可與我等解釋一番這是為何?”
宋應星先向皇帝行禮,隨後說道:
“臣對於天象之事略知一二,臣在年初之時就一直關注今年數月的暴雪,敢問陛下和諸位臣公,這個冬天是不是比往年更久?積雪是不是比往年更多?”
一聽宋應星之言,在場的大臣都露出了沉思之色,今年的情況確實是這樣,可這又能代表什麼呢?
張瑞圖依然不解的問道:
“大司空可否說的具體仔細一點?”
上首的朱由校說道:
“大司空的意思是,既然陝西有天災,那麼北方的其他各省恐怕也多少受到了波及,大司空是怕今年不止陝西一省有此像!”
“陛下聖明,臣的意思確實是這樣,以臣的淺薄見識猜測,今年恐怕是大災之年,朝廷當及早準備預防,免得到時手忙腳亂,導致天下流民遍地!”
“大司空此言怕是過了吧,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除了陝西有災像,其他各地都是一切正常啊,不然其他的巡撫和布政使也早已遣報入京了。”
吏部尚書王紹微還是有一些不信,如果真的如宋應星所說,今年是個大災之年,那肯定會有如陝西一樣的前兆,而現在並沒有發現,也難免讓他們質疑。
遭到彆人的質疑並沒有讓宋應星改變自己的說法,隻見他回道:
“大司徒,這並非是我在妄言,而是事實如此,今年的寒冬如此嚴重,不可能隻有陝西一省受到影響,大司徒何不想想,或許是陝西的災像已經到了地方衙門不可控製的地步呢?”
“地方衙門的奏報此時或許正在路上呢,亦或不敢上報?”
宋應星此言一出,立刻驚醒夢中人,這種情況下,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
而之所以其他各地沒有奏報,可能是現在還不是太嚴重,地方衙門還能控製的住,而這其中,也不排除地方官員隱瞞不報的情況,畢竟這種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這些人為了自己的仕途和私心,是有極大的可能置百姓於不顧的,畢竟發生這種事,縱使不是人力可以控製的,也難免遭罪,而他們同為一個階層,又都是文官,可以說極為了解了。
而在上首聽的津津有味的朱由校也支持宋應星的說法,這種事簡直是家常便飯。
“大司空睿智,是在下心急唐突了!”
就連帶著質疑之聲的王紹微此時也覺得宋應星說的完全正確,他的話語確實是切合實際沒有妄言。
朱由校也在心裡暗道,宋應星確實是大牛,在這個時代根本無人可與他相比,毫不誇張的說,他的腦海中包羅萬象,恐怕不比一本百科全書差,否則他也寫不出天工開物這樣封神的書來。
“大司空的擔心不無道理,此事關乎天下蒼生百姓,茲事體大、馬虎不得,不管情況具體如何,朝廷都應當做好萬全的準備。”
“內閣迅速擬旨,司禮監加蓋印璽,火速急傳北方各地的省府官員,讓他們立刻將地方的具體情況傳報回京,如有延誤和消極者,下獄論罪、絕不姑息!”
“告訴地方上的那些官員,此事朕給他們一次特殊的權利,隻要是關於災況的,他們可越級奏報,如果巡撫和布政使不管,知府縣官都有權自己將奏報呈報入京,但記住了,隻此一次,也唯有此事才可,讓他們按實際情況來。”
見皇帝如此重視此事,眾臣立刻齊聲呼道。
朱由校微微抬手,又對王象乾說道:
“待聖旨擬好以後,元輔速遣官吏將旨意交於北鎮撫司,讓他們帶著旨意即刻啟程出發!”
說完又對著身旁的王朝輔說道:
“王伴伴,告訴許顯純,此事務必要辦好,為避免地方官員陽奉陰違,負責傳旨的緹騎多派一點,到了地方上好好轉轉,跟老百姓了解一下實情!”
“遵旨!”
君臣又在乾清宮議了議其他的政事,基本上都不是什麼大事,隻是有些東西需要皇帝點頭才可蓋印,因此一直拖到了現在。
大事議畢,朱由校起身轉了轉脖子,伸了個懶腰後說道:
“沒其他的事,今日就先到這裡吧!”
這個會開了也有兩個多時辰了,朱由校也感覺有點累了,大臣們見皇帝麵露疲憊之色,也及時告退而去。
現在的北方氣候已經轉溫了,可以說這段時間是一年當中最舒服的時候,朱由校就這樣在龍座上小息了一會。
7017k
.yetia63274/23634853.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