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姩姩(2 / 2)

洪武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九,燕軍勢如破竹,一舉破靈璧。

洪武三十一年,十月初一,占領臨淮、泗州。

洪武三十一年,十月初三,燕王攻破南京城,入大明宮!

朱允炆火燒明宮,欲趁亂剃發混在僧侶中逃脫,無果。

躲入宮殿中緊閉門窗而不出,與其妻馬氏、子嗣一同葬身火海。

朱棣見朱允炆屍首後痛哭何苦至此!

南京城中百官或痛哭、或殉國,但宗室藩王卻嗤笑其罪有應得,火燒王叔終自食惡果。

一時間,流言自南京城向外四起。

而北平府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百姓與士大夫把酒言歡,孔明燈飛舞於城上空足足三日未斷。

三日後,十月初六,朱棣三辭三讓,於辰時一刻登基稱皇。

同一時間,燕王府內,張知微順產一女兒。

消息八百裡加急,於當日黃昏之前傳入南京城中,朱棣大喜過望,並親自與朱高熾書信八封為其取名。

如此大費周章,卻僅商討出一乳名姩姩。

寓意天生麗質、傾國傾城,且讀音同‘年’,象征萬象更新、慶雲躍日,更是有暗暗指代朱棣登基稱皇之意。

父子一拍即合,甚是滿意。

十月初六,朱棣正式改國號為洪武三十一年,取消建文年間所有改革,廢除建文年間各項新法規製,建文年間被貶謫官員一律複職、免刑。

十月十六,於菜市口前斬首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卓敬、暴昭、練子寧、毛泰、郭任……等。

當日血流不止,百姓或哀悼痛哭,或拍手叫好。

不忘初心,清君側。

*

*

*

冷知識方孝孺的故事是編造。

從姚廣孝說方孝孺是文人種子,彆殺,就開始編書了。

自靖難開始,姚廣孝就在北平,一直和朱高熾一起在永樂年(也就是朱棣登基一年)才來南京。

要麼是明朝出現了微信視頻。facebook這等高科技,否則不可能出現史書中廣為流傳的,姚廣孝跪地懇求勸解巴拉巴拉的版本。

且方孝孺的故事,是隨著明朝統治時間增加,逐步遞進改進,在清朝也有更新迭代,最典的是刪除了方孝孺抨擊朱棣一則詩詞中的‘骨肉相殘兮至親為仇。’

為啥刪,因為這句話把朱允炆也地圖炮了,不妥。

在朱棣破南京城之前,章某黃某都有明確記載,招募誌士,方孝孺呢??不知道。

要是說文官不能提刀,靖難中殉國的文官、地方官員、乃至平民不計其數,皆有記載。

方孝孺文人頭子,無所作為,在家抓了,怎麼回事啊。

重申方孝孺是在家中被抓,而非殿中。這個有爭議,但多核查以後就可以確認方孝孺是在家中被抓的。(這個就彆看百科了,從那個卷很多明史和其他的史冊中對比帶時間軸的記錄查,甚至都能對比出這個史是什麼假的。)

朱棣破南京城入明宮後,方孝孺那堆批話也是純屬編造,讓方孝孺寫詔書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一個簡單的邏輯。

朱棣在‘清君側’的反書中明確寫了,方孝孺該死該殺。

怎麼破了南京城還要求著他寫詔書,以此來證明些什麼。

這不是打自己臉打的啪啪響?是個腦子正常的人,都做不出來這種事。依照朱棣未來的功績和手腕,不難推測出朱棣的腦瓜子絕對很正常。

楊某拍馬屁問朱棣,要不要現在進皇宮,當皇帝,也是編的。

朱棣是‘清君側’打進南京的,他是在明宮外,住了一段時間,等著宗室百官哦去‘求’他登基,他推辭、盛情難卻,而後才登基的。

破了南京就去當皇帝,那不是坐實了他造反嗎??簡直是古代人瞎編><(doge)

且方孝孺死的也很隨意,是和其他朱棣列在反書中的二十七人一起被處斬。

他是在江南文人筆下死的越來越壯烈,應該是屬於明朝當代的文壇政治正確。

而朱棣生母存疑、嫡子身份未知這個,是江南四大才子祝某僅在太廟周圍繞了一圈甚至都沒有進去之後,回家寫的野史。

這個野史,很野,逐漸被正史吸納,就更野了。而清朝編書的也更更是沒有想到有人在明史裡麵加入野史假史。

老朱家,很不討江南文人喜歡,可是饒是發動了曆史歲月長河大發,也沒有把人黑個徹徹底底,還是被人列文虎克出了極大的漏洞(也有可能是方孝孺本身漏洞太多,窟窿補不完了。)

大悲。

——明朝最後的文人種子,不卑不亢的守衛正統的風骨,嗬嗬。

宋朝之後再無文人,暴論。(沾點二極管的暴論,彆噴,自嘲一樣的地圖炮式概括,因為方孝孺從來都不是英雄)

我超,我快被某些評論逼到成疊加king了。

貳陸貳叁零捌玖肆,粉色電視app,有興趣可來,詳見專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