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清也的落幕,卻並未讓戰爭畫上終止符號。
對於北平來講,燃眉之急依舊存在著。
不存在的八百俘虜,不存在的酣戰,不存在的佯攻……
馬清也的過去,全靠著張知微在明朝練習了小半輩子的傀儡術苦苦維係著。
若是她泉下有知,會不會更氣急敗壞呢?
張知微有些想笑。
“所以因為是邪修,因為是先成為了犼,所以才有了這種睚眥必報的性格嗎?”
那麼她越來越有耐心,做事越來越穩健,越來越喜歡紮根、橫向發展,也是因為修仙以後她身上‘木’的特質?
這樣看來日後選擇修仙的法門,也要慎重、再慎重。
興趣與特質越多,越是麻煩。
張知微想,她與馬清也會再次碰麵的。
就在不遠的將來。
希望馬清也屆時也還是一樣的菜,她最不喜歡勢均力敵的對手了。
*
幾日時間匆匆而過,大勢已定。
包圍與吞並,就像是一場俯瞰視角的牧羊與遷徙。
戰局瞬息萬變,在張知微的帶領下,八百輕騎能起到的作用,不比數千人的步兵作用差。
預期中幾日後就回北平城內彙合的計劃,也不得不轉為遊擊與包夾配合。
聽說朱高熾也披甲上陣做隨軍指揮,道衍把持城中防控,北平之中全民皆兵。
十三日後。
“開城門——”
作為一路從北平衝到了保定府的輕騎隊,張知微的返程是最晚的。
城門緩緩打開,朱高熾騎著一匹壯馬,迎了過來。
大局已定兩日半,可饒是如此,朱高熾還是沒有從勝利的狂喜中脫離出來。
“吞並十一萬大軍!!”
如果不是在馬上,他恨不得把張知微舉高高再轉圈圈。
“知微!!我做到了!!!”
張知微的臉上帶了些必要的疲憊,但她還是笑著回應道,
“嗯,真棒,多虧了你。”
“快,快下馬,坐車上。”
朱高熾身後,早有一輛馬車,等候多時。
“有你打下來的基礎,咱們與朱允炆也算是旗鼓相當,你不需要再去冒險了,在府裡放心養胎。”
“好,都聽你的。
不過這哪裡是我的功勞,是你的,也是大家的。”
張知微與朱高熾的對話,並未避諱著旁人。
周圍有著城中百姓,也有跟隨著她一路打過來士兵,聽著兩人故作輕聲的聊天內容,他們已然熱淚盈眶。
向來都是將士百姓以命護君主,如今猛然有著反轉,這心中彌漫著的感動,難以言喻。
……
張知微‘回’到了府中安心養胎,不再參與著‘凡人’們的爭鬥。
武器的改良,戰爭武器的研發,排兵布陣的巧思,中西結合集百家之長的兵種……等,再搭配上朱棣本人的大將之才,張知微能做的都做了,且坐鎮後方觀戰績。
一樁樁事件的推進,搭配著時間讓人不免有一種聽著全局通報的感覺。
自洪武三十年,臘月八朱元璋駕崩起,混亂便開始了。
洪武三十年,臘月二十一,燕王世子朱高熾率守城軍,配合著虛晃一槍、調頭伏擊的燕王朱棣吞並朱允炆整整十一萬大軍,俘獲將領
次年,本為建文元年,可在燕王勢力範圍所有的軍報、民報、乃至閒聊中,今夕都是洪武三十一年。
洪武三十一年,一月三十,燕王大軍破真定府。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初四,燕王過臨清州,入東昌府、大名府、濟南府。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一,燕王大軍分三批次過東河,入東平洲。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十八,燕王大軍一日破濟寧。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初七,燕王分軍,以三麵包夾之勢衝入徐州,老將耿炳文戰死,顧成、郭英重傷不治,分彆於兩日、七日後死亡。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九月,鏖戰於肥水,餘通淵父子、瞿能父子、滕聚死守不退,或困死、或戰死。燕王停軍七日,為大明忠將致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