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僅有兩個月不到便要結束,商榷新的年號是如今的朝中大事。
不過兩日,國號的備選皆被呈上。
首當其衝的便是與‘靖難’呼應的‘永清’。
“永清?”
作為剛被掃盲不久的朱棣,雖然清楚永清的含義,但卻難免覺得這個字有些清涼,清冷。
朱棣不太喜歡‘清’這麼一個字。
雖說要留清白在人間,可在國號中用上這個字,再結合著淒淒慘慘戚戚這樣一個無端聯想,讓朱棣毫不猶豫的便否了。
“永樂?”
長治久安,長樂未央,是這麼個路子,可若不是他以前和朱高熾這小子與道衍大師一起聊過古往今來的‘起義’,他怕不是真就拍手叫好了。
作為洪武時期被錄取的文官,博聞強記必須是基本功,可這群家夥……
嗬嗬,真把他朱棣當那目不識丁的莽夫了?!
真是膽大包天,可恨至極!
可‘永昌’‘永興’以及後續的字,都讓朱棣少了一種命中注定的欽定感、非他不可的衝動感。
他沉吟了半日,最終吩咐道,
“便定下永樂吧。”
而後話鋒一轉,與先前慎重的語氣不同,朱棣輕飄飄的甩下一句,
“仔細著去查,凡是參與此年號商定與層層審核的家夥,一律拖出去砍了,誅九族。”
這個年號他很喜歡,但采用了不代表他不知道這群人的心思和伎倆。
下方的大臣明顯愣住了。
“皇……皇上?!”
“哦?原來你也負責此事啊,這樣正好,給自己選一選陪葬吧。”
朱棣冷笑一聲,抬手示意身旁的侍衛將其拖出去。
徹查此事的負責人另有其人,妥善的安排下去後,朱棣對著身旁的內監吩咐道,
“書信一封去北平。
讓儀華仔細收拾收拾,待到孩子百日後,若是小張氏的身子好些了,便考慮動身來南京。
江南風水養人,這裡是她的老家,環境到底是比北平好些的。”
“嗻。”
如今還是南方富庶,在仝氏商隊以及各方重金的布控努力下,北平才勉強與南京打個半斤八兩的四六開。
南京冬日裡雖然有些濕寒,可若是房內仔細的烤著炭火,還是暖和的很。
這裡春日來的早,風沙也少,對姩姩這個嬌嬌小孫女肯定是好的。
他的孫女,是必須要寶貴著、精細著、放在他身邊妥善著撫養的。
就算有著儀華幫襯,那小兩口第一回生養孩子,指定是沒什麼經驗,他不一樣、他兒女眾多、經驗豐富,定是不會養壞了孩子。
這樣自信的點了點頭,朱棣又貼了一份傳信上去,用著委婉的語氣再強調了一遍早日來北平,而後才投入了新的政務中去。
建文給他留了一堆爛攤子,有點難受,但也不算超綱,他都處理的來。
朱棣花了數日,近乎徹夜不眠的翻著自洪武年間起的各類卷宗。
最終,在他個人親眼所見的了解,以及還在北平時朱高熾通過傳聞的推測,道衍的回憶中,朱棣做出了決斷。
將楊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選入內閣,開始著手培養他自己的部分文人班底。
如今提拔現有官員,隻是為了維係大明的正常運轉,明年的科舉才是真正的萬軍過獨木橋、篩選可用之才。
將靖難跟隨自己、以及固守北平的將士論功行賞,參與百姓給予嘉獎,地方官員……
……
與朱棣的險些忙斷手不同,北平王府中,張知微正在悠悠哉的躺在花房中‘坐月子’。
如今北平中的龍氣升騰,雖未建立都城,可作為朱棣的故居,已然有了當初九龍奪嫡紫禁城中的靈氣。
生產一名不懼靈根且與朱高熾血脈息息相關的凡胎,對張知微的身體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