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九日,縣衙三堂。
李唐笑嗬嗬的看著一份表單,在這兩日,各處新建的工坊已經陸續建成完工,經縣丞左益朗逐一實地勘察,各處工坊也都合格驗收,並且開始全力生產。
如今李唐手下對外銷售貨物的工坊,分為肥皂、白酒、布匹(紡織、紡紗)、玻璃、燈具五大類,共計十二座,每個月的產量非常驚人,這些工坊光是雇傭的夥計就有四千兩百多人,每月光是工錢就要花費六、七千兩,如果算上每月的夥食等各項開支,李唐光是工坊的運轉支出就要花費上萬兩銀子,可以說在整個瓊州府都算是最龐大的產業了。
從正月開始,李唐便命各處舊有工坊在對外銷售的同時,預留下部分貨物,此時各處新建工坊也運轉了幾天時間,生產出了部分貨物,於是在東拚西湊之下,李唐準備儘快先將阿方索的訂單準備齊全,畢竟這是大客戶,也是李唐計劃中的重要一環,要格外的重視。
此時在三堂內,縣丞左益朗、主薄柳子銘、典史馬川、巡檢宋毅四人都在,還有戶房司吏白水吉、稅課局大使來君誠二人也在。
正月算是基本過去了,李唐手中的錢糧數目隨著工坊的大發展而激增。
“截至目前,各處工坊,包括原有工坊和新建工坊在內,接到的訂單已經全部滿負荷,並且各處商賈都按照規矩先交貨款、後取貨,我縣衙在正月的收入便有四十三萬五千一百八十兩之巨!”
稅課局大使來君誠滿麵紅光的稟報著各個工坊的收益,此時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振奮,一個小小的昌化縣竟然可以有四十三萬多兩的月收入,放眼整個大明,那也是獨此一份了!
當然,這筆數十萬兩的收入其實算是李唐的私人財產,不過眼下李唐身為昌化縣的知縣,整個昌化縣都是李唐在做主,所以李唐從中抽調錢財發展全縣,眾人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都對李唐這種“大公無私”的行為越發的佩服。
此時左益朗像是喝醉了一般,笑著說道:“嗬嗬,估計咱們照這個速度再發展個一兩年,都能跟江南那些絲綢豪商相媲美了!”
其餘幾人聞言也是紛紛附和著,顯然一個月四十多萬兩的收入,已經讓幾人有些“飄飄欲仙”了。
不過李唐則隻是笑了笑,心中卻非常明白,雖然自己在一年之內就有了今天的成就,但是也沒狂妄到一步登天。
此時大明江南各地那些豪商堪稱恐怖,隨便一個都是手握數十處工坊,有工人數千、良田數萬箐、家財數以百萬兩計的龐然大物。這樣的豪商放在後世,那就是能夠左右國家經濟命脈的財閥集團。
眼下昌化縣的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卻要支撐整整一個縣的發展開支,日後還要供應李唐不斷擴充的人馬開支,所以在可以預見的短時間內,注定是無法跟這樣的“資本怪物”相提並論的。
這時柳子銘說道:“太爺,那個日本商人藤野浩二也留下了貨款,剩下的一半貨款則折價,用大概五萬四千五百斤硫磺礦石進行支付。藤野浩二承諾,會在二月中下旬將硫磺運到昌化港交割。”
李唐心中算了一下,五萬四千五百斤就是二十七點二五噸,按照大概一噸硫磺礦石出一百二十斤粗製硫磺計算,可以提煉出三千兩百七十斤左右的粗製硫磺,不過這些是需要進一步提純的,但也足夠滿足一段時間的需要了。
以目前過渡的情況看,這樣的進口規模還算可以,不過將來最穩妥的還是自己掌握硫磺礦。當然,將來籌建了焦炭工坊後,去除煤炭裡的硫,也可以順便提取一些硫磺。
“好,等到硫磺礦石運到後,全部運到火藥工坊去,先儲存起來,等本縣命令再說。”
“是。”
隨後柳子銘便提起藤野浩二來:“要說這個日本商賈還真是不錯,溫文爾雅,舉止投足之間帶著一股儒雅之氣,要不是知道底細,還真看不出他是個日本人。”
左益朗也是讚同,馬川和宋毅則不置可否。
李唐微微皺眉,說道:“這些日本人很儒雅?哼!三分人樣尚未學會,七分獸性卻是十足的!你們都給本縣記住,跟日本人來往,賺錢做生意可以,彆的事情都不要有任何往來,要時刻小心戒備才是!”
柳子銘和左益朗微微一愣,不明白李唐為什麼對日本人有如此的警惕和敵視,不過都是抱拳領命。
接著,李唐便說道:“從今日開始,各處工坊要抓緊生產、安排出貨,收了人家的貨款,可不能誤了出貨的日期,數量也不能出錯,當然質量上也要嚴格把關。這些事情縣丞辛苦一下,盯緊一些。”
“是,下官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