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實用之學(1 / 2)

聽了李唐的話,岑鬆坡和何鬆明都微微一愣,都在琢磨李唐話語的含義,片刻之後何鬆明問道:“太爺,何為實用之學?”

而岑鬆坡則忽然笑了起來,大致明白了李唐的意思,說道:“李知縣高瞻遠矚,此議非常明智!”

李唐說道:“所謂實用之學,便是經邦濟世的學問。我昌化縣的縣學,決不能教出隻會之乎者也的書呆子,也不能教出滿口仁義道德,卻一肚子男盜女娼的混賬,更不能教出平日裡叫喊著忠君愛國,危難關頭卻帶頭投降的敗類!”

岑鬆坡聞言拍手叫好,而何鬆明則若有所思,然後說道:“太爺此議很好,隻不過要成功卻不太容易,因為自古這樣的人太多了。”

“所以才需要二位助本縣一臂之力,咱們一起做成此事!”

李唐正色說道:“彆的地方暫且不管,至少我昌化縣絕不能教出這樣的人來!”

此時馬川已經安排完人手去送二十幾個孩童,正好進入屋內,李唐便命馬川取來一個小木盒子。

打開之後,裡麵是三本不算太厚的書籍,看封麵,應該是手寫本。

李唐拿出這幾本書擺在桌子上,隻見分彆是《天文》、《地理》以及《海外雜聞》。

“這三本書是本縣這幾天總結出來的,內容肯定有許多不儘詳實的地方,但是大致內容是準確無誤的。”

“《天文》一書講的是我大明的四季變化、氣候變遷,以及簡單的星象知識,還有一些天象,比如日食、月食等天象的成因等等。”

“《地理》一書講的是我大明以及周邊島嶼的山川、河流、海洋等知識。”

“《海外雜聞》說的是大明周邊各國、各族,以及西人各國的基本情況。”

此時岑鬆坡和何鬆明已經各拿一本如饑似渴的看了起來,書中的內容放在此時絕對是“顛覆性”的。

岑鬆坡之前也接觸過天文地理方麵的知識,甚至還去南洋遊曆過,所以此時雖然吃驚,但還不至於失態。

而何鬆明就不一樣了,此時已經是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難以置信:“地、地球?所有人都活在一個巨大的圓球上?太陽和月亮也是球!”

許久之後,何鬆明才慢慢的放下手中的《天文》,然後深呼一口氣,對著李唐長拜:“太爺才高八鬥,竟然知曉如此深奧的學問,屬下拜服!”

這並不是李唐有多麼高深的學問,隻是來自後世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接觸到了太多的海量信息,可以整理出這樣一本書籍出來。

其實地圓說在此時的大明並不是無人知曉,一些大明學者已經有了非常精準的認識。

此時的兵科給事中、福建僉事、寧夏參議熊明遇就是其中的翹楚,熊明遇在後來的天啟、崇禎兩朝曆任太仆少卿、南京右僉都禦史、兵部右侍郎、南京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熊明遇在此時是以工詩善文盛名,但是李唐知道,熊明遇還是不可多得的天文人才,因為他知道地球是圓的。

熊明遇在《函宇通·格致草》一書中寫道:“地如彈丸,是圓球型,地球的中心是極重者,四周高低不平,內有孔竅相同,如蜂巢或者菌瓣一般,內伏水火之氣。”

可見明代的科技發展水平還是非常高的,隻是後世滿清入關後,滿清為了防漢,將太多的科技予以封禁。

言歸正傳,雖然李唐這三本書籍的內容並不連貫,知識也不成係統,可是準確性卻是這個時代最前沿的,也難怪讓岑鬆坡、何鬆明二人拜服。

待到二人穩定了一下情緒,李唐繼續說道:“日後在縣學,學生要學習如下學科:國文、天文、地理、時政、算學、曆史、體育等七科。”

“其中,國文課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務求學生提高文采;天文課學習這本《天文》,地理課學習這本《地理》,要求學生開拓眼界,了解自身生活的自然環境真理。”

“時政課學習《海外見聞》,本縣要讓縣內的學生開眼看世界,雖然我大明是當今強國,但是普天之下並不隻有我大明一家,周邊如何,西人又如何?都應當做到心中有數。”

“算學學習《九章算術》等經典,曆史學習曆代史書,體育則要練習長跑、力量、搏擊等,強健體魄,決不能做文弱書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