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實用之學(2 / 2)

這下,就連岑鬆坡也瞪大了眼睛,說道:“按照李知縣這樣的安排,縣學就要儲備大量的教書先生了!”

“如果各鄉的鄉學全部建成,兩年之後第一批學生晉升到縣學,人數至少也在數百乃是上千,那就要分為數個班組進行教學。每個班組都要學習七門課,那就是數十名先生啊!”

李唐說道:“到時候各班組的課程可以岔開,幾個班上午學算學,另外幾個班上午學國文,如此每個先生就可以同時教授幾個班了,所需的先生人數會少很多。”

“當然,具體的還需要二位斟酌。”

說著,李唐指著自己編寫的三本書籍,對岑鬆坡說道:“本縣寫的這三本書很倉促,岑教諭先看一下,如果覺得還有些內容需要加進去,可以自行增加。”

岑鬆坡長拜道:“屬下遵命。”

“另外,本縣以為縣學不用等到兩年之後再招收學生,本縣回去之後就張貼公告:各鄉在籌建鄉學的同時,縣學也同時招生,不過要進行入學考試,具體的考題二位自行斟酌。”

“凡是通過考試的學生,不管出身,隻要年紀在二十歲以下、十二歲以上,都可以進入縣學進修,錄取人數暫時定在六十人,縣學可以二十人為一班,先編為三個班試教學看看效果。”

“對於錄取的學生,縣衙承擔一切食宿、學習開支,並且每人每月發給三錢銀子的生活費。”

“啊?還給錢?”

麵對二人的驚歎,李唐說道:“自然是要給錢的,因為縣學以後招收的學生不再是士紳子弟,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你們知道這些孩子平日裡做什麼嗎?種地、做工,他們是要跟著家裡大人一起討生活的!”

“入了縣學,就要在縣學吃住,也就無法再給家裡出力,這對於一般的百姓人家來說,就少了一大助力,甚至家裡男人少的話,還可能會破家的。”

聽了李唐的話,岑鬆坡頗為動容,何鬆明也是頻頻點頭,二人都過過苦日子,但是卻沒想到這一點,想不到李唐竟然能夠想到,並且為這些學生解除後顧之憂。

“太爺(李知縣)仁德,我等拜服!”

一天之內,二人已經數次拜服,就連李唐也有些不好意思。

其實李唐也有自己的打算,花在縣學學生身上的錢財雖然不多,但是卻可以很好的收取人心,將來這些縣學的學生畢業之後,都將是不同於這個時代的人才,而且是感激李唐,甚至是效忠於李唐的,這些人也將是李唐日後發展的基石!

“嗬嗬,本縣身為昌化縣知縣,自然要為治下百姓著想,些許錢財,不足掛齒!”

李唐“高風亮節”了一番,然後說道:“縣學招募學生的事情,本月就要開始,在年前完成考試錄取事宜,並且將錄取名單報到縣衙禮房,以後縣學的事務在公務上劃歸禮房管理。等到過完年,縣學就要擇期開學了。”

原本縣衙六房與其餘各雜職官的關係很紛亂,說不上統屬,但是公務上卻又製約著,這也是此時大明各縣的通病。

李唐自然不能容忍這種亂象,於是便做出來劃分,各部衙役和鄉勇歸兵房,倉庫和稅課局歸戶房,鐵冶所歸兵房、工房共管。

但是鐵冶所、後勤工房和各處工坊,則歸李唐直接管轄。

當然,雖然在流程上是這樣一個劃分,但是眾人的官職卻不一定是上下級。

比如典史馬川在流程上是要接受兵房的管轄,日常的文書要向兵房上報,以後李唐的一些命令,也會通過兵房下發,可馬川卻是典史,是縣衙的首領官,職位是比兵房司吏要高的。

而巡檢宋毅也是一樣,甚至比馬川還要高,因為宋毅這個巡檢是從九品的官身。

對於這種局麵,李唐也隻能暫時如此安排,雖然亂一些,但是如今大局麵就是這樣,這也大明對於基層的控製力不足的一個側麵了。

李唐定下了縣學的大體時間表,岑鬆坡和何鬆明自然不敢怠慢,二人在送走了李唐之後,便開始忙碌起來,積極準備著縣學招生的事務。

而李唐回到縣衙後隻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醫學訓科施百穀就找了過來:“啟稟太爺,屬下這段時間招募了二十名醫學學徒,準備開始進行培訓,想請太爺過去指點一下,不知太爺是否有時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