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擔心就是影響,一旦太爺擴建了鐵冶所,儋州知州任宏宇和知府大人都會為之側目,甚至還會出現不利於太爺的聲音,對於太爺的仕途非常不利。”
李唐說道:“左縣丞一片好心,本縣知道。隻是鐵冶所擴建是必須要乾的,將來你會明白本縣的用意。”
“錢糧的問題不用擔心,本縣說過,鐵冶所的擴建需要時間,足夠其餘工坊增加收益的。至於影響,等到鐵冶所擴建全部完成,本縣也就不用擔心什麼影響了!”
左益朗聞言微微變色,意識到了什麼,但是又不敢確定,此時說道:“太爺行事向來出人意料,但是下官相信,太爺的每個決斷都有道理,下官堅決執行便是。”
李唐看著左益朗的背影沉吟了一會兒,暗道:“這個左益朗是個聰明人,鐵冶所的事情辦成之後,可以考慮機會栽培一下。”
十二月十三日,昌化縣城以東百裡處。
這裡已經靠近昌化縣東麵的邊界了,再往東走就是黎母山,聞名於世的五指山就是黎母山的一部分,隻是比黎母山這個名字更加出名。
此時在這邊的一處丘陵裡,數百民夫正在大興土木,一座初具規模的工坊已經拔地而起,外圍還有源源不斷的馬車和民夫從西麵趕來,運來了大量的各種物資。
鐵冶所大使羅丙辰裹著一件臟兮兮的棉衣也在這邊,就站在這處工坊的後院。
這處工坊是三進式的格局,正是擴建外遷的鐵冶所新址。前院是物資存放處,中院是六座高爐的所在,也是鐵冶所的核心煉鐵的地方,後院則是羅丙辰的辦公之地,以及一眾工匠的居所。
三進院子還各有跨院,作為各種補充隻用。
按照李唐的整體規劃,後續還要陸續修建兵刃工坊、火銃工坊、火炮工坊、火藥工坊、防具工坊、研發工坊等,都會圍繞著鐵冶所新址建設。
李唐最終要將這裡打造成自己的軍工基地,從這裡源源不斷的生產出精良的兵備,供自己擴建新軍。
此時縣丞左益朗已經調集了數百民夫,後續還在往這邊運送錢糧和磚石木料,鐵冶所新址的建設速度很快,並沒有因為寒冬的原因而拖延。
羅丙辰在這邊監工了幾天,整個工坊雖然還是初創階段,但是各處房屋的地基已經完成,正在逐步向上修築。各處院落的院牆也在壘砌,數百民夫和大量錢糧的投入,讓這處工程進展迅速。
“嘿嘿!”
羅丙辰現在每天都在亢奮的忙碌著,不是調配人手和物資,就是計劃著竣工之後的投產事宜,雖然勞累,但是心中卻充滿乾勁:“真是想不到,我老羅也有今日這般風光,跟著太爺就是有奔頭!”
跟羅丙辰不同的是,此時的左益朗卻愁眉不展,因為李唐要在東麵百裡外籌建如此大規模的產業,擴招工匠、購置設備、修建工坊等等開支,短短幾天時間就已經支出了四千多兩銀子和八百多石糧食,而且這個支出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更為要命的是,鐵冶所新址的位置太偏了,跟感恩縣和萬州的邊界已經很近了,難保不會被感恩縣衙和萬州州衙知曉,到時候如何解釋?
難道要說,一個小小的正七品知縣要打造堪比廣州府,不!是堪比京城兵仗局的軍工基地?
於是懷著忐忑的心情,左益朗找到李唐,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誰知李唐卻說道:“沒事的,本縣已經下令將遞運所遷到鐵冶所新址,命班頭盛明帶著手下的三隊弓兵在那邊警戒,不許任何人靠近。”
“如果感恩縣和萬州來人詢問,就說那邊是三地交界處,本縣為了地方安靖便擴建了遞運所,並且增設了巡檢司一處。”
左益朗問道:“可是彆人要是不相信呢?”
李唐說道:“不信?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