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李唐帶人來到城內鐵冶所,左益朗和馬川依舊陪同。
鐵冶所大使羅丙辰陪同在鐵冶所內巡視:“太爺請看,現在鐵冶所已經將產量提高到最大,一共是三座新式高爐,每月可產生鐵八萬斤左右,這些生鐵扣除雜質太多的,需要回爐重煉,剩下的所有生鐵都要繼續精煉,煉成精鐵,也就是熟鐵。”
“以現在鐵冶所的水平,每月八萬斤生鐵可精煉成熟鐵五萬斤左右,這樣的產量在整個瓊州府都是翹楚了!”
看著羅丙辰略顯得意的表情,李唐笑著勉勵了幾句,不過一個月五萬斤的產量,依然不能讓李唐滿足。
日後大規模打造火器的話,一杆精製鳥銃就要消耗熟鐵十二斤,如果再算上製作鳥銃過程中的廢品率,一杆鳥銃平均就要消耗十五斤左右的熟鐵,如此算下來,一個月九萬斤熟鐵可以打造三千多杆鳥銃,看上去非常可觀。
可是需要熟鐵的地方太多,兵馬配備的長槍、腰刀需要,打造的鎧甲需要,鑄造的火炮需要,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地方都需要熟鐵,甚至各種軍中的小物件也都需要熟鐵,雖然小,但是架不住數量多。
這樣算下來,這五萬斤的產量就不夠分了,畢竟鑄造一門小型的虎尊炮都要消耗一百多斤熟鐵,一副棉甲也需要二十多斤的熟鐵,這樣一分,能分給打造鳥銃的熟鐵也就隻有一半多。
而且如今的鐵冶所是“綜合性”的,這樣並不能適應將來李唐規劃中的發展。
於是李唐說道:“鐵冶所現在的產量的確很可觀,但是距離本縣的要求還有段距離。”
羅丙辰微微一愣,然後抱拳說道:“小人明白,隻是現在鐵冶所已經沒有多餘的地方增加高爐了,所以這產量上已經達到最大了。”
“本縣自然知道這些,”
李唐說道:“本縣今日過來,一是要巡視鐵冶所的情況,再有就是要部署鐵冶所擴建之事。”
“擴建!”
羅丙辰欣喜的說道:“這是好事,小人一定奉命。隻是目前鐵冶所附近已經沒有合適的房子了,要擴建的話,怎麼辦?”
“那就遷到城外去!”
李唐招呼羅丙辰、左益朗和馬川到屋內,說道:“羅大使這兩天將鐵冶所的事務安頓一下,然後便帶人到城外勘查合適的地方。本縣準備在城東新建鐵冶所,新鐵冶所不但要有煉鐵工坊,還要有打造兵器、打造火器的工坊,以及研究新兵備的研發工坊,甚至如果有合適的地方,應該再新建一處鐵礦!”
聽了李唐的話,羅丙辰大吃一驚,這哪裡是鐵冶所,就算是廣州府城的兵仗局也沒有這樣的規模。
“太爺當真是大手筆,隻是這需要太多的錢糧和人手,而且也太紮眼了!”
李唐自然知道紮眼,說道:“不用擔心,本縣的這個計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第一步先將鐵冶所遷出城去,先籌建煉鐵工坊和兵刃工坊,剩下的慢慢來。”
羅丙辰抱拳說道:“太爺放心,小人明天就帶人出城尋找合適地點。”
“嗯,找到合適的地方,你直接向縣丞稟報,具體的籌建事宜由縣丞負責。”
“是。”
李唐部署了一番,然後便帶著眾人返回縣衙,到了三堂,左益朗猶豫再三問道:“太爺,此番擴建鐵冶所是不是有些太招搖了,下官有兩個擔心。”
“具體說來。”
“第一個擔心,就是錢糧方麵。按照太爺的計劃,鐵冶所要擴建成四到五個工坊,而且都要有一定的規模,這需要的錢糧數額巨大。而且這些都是不賺錢的工坊,到時候咱們昌化縣注定會背上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