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大豫的女將軍(2 / 2)

瀛姝見祖母果然對佳芙有好感,便又拉著佳芙,要行大禮:“祖母雖說了不必拘禮,可我和芙妹妹還沒有拜賀新歲安康呢,祖母彆想省了給我們的新歲賞。”

姚氏把臉乾脆彆開了。

她融不入正廳裡喜洋洋的氣氛,也沒有誰在意她,溫氏讓瀛姝和佳芙一邊一個挨著她坐在榻上,突然想起另兩個遠嫁的孫女來:“大娘也就罷了,嫁得近,我時常還能見她,也不知二娘和三娘現在如何。”

姚氏聽婆母唯獨沒有提起青娥,大覺憤怒,可想到股金還要問婆母籌借,又隻能壓住心火:“三娘的婚事可是翁爹親自作的主,她的福分可比四娘強多了,她心裡想也隻記著翁爹和阿家的情,出嫁後從來沒有捎半點音訊給她的爹娘,不過我聽說,女婿至少依然閒散著呢,女婿經選官入仕怕是不易,那也該儘早去軍中或者州衙曆練,畢竟是世家子,不怕沒有機運謀重職,可女婿不上進,便難得宗長的看重,那三娘的日子應當並不會順心吧,因此我也不怪她的不孝。”

瀛姝看著姚氏那張刻薄而不自知的臉,暗覺好笑——三姐姐現人都不在建康,她一個嫡母,還沒忘記數落庶女的不是呢,三姐的夫家遠在臨州,蜀道難,驛傳不易,且三姐明知她哪怕是書信問候,她的父母也是不屑一顧,才省了廢心思去完這過場,居然就被冠上了不孝的罪名。

溫氏隻當沒聽見姚氏那番話。

申氏卻笑道:“昨日楊侍郎來家,他是年前才剛從臨州趕回建康,他和三娘婿的兄長過去是同僚,和三娘婿也算交熟,據他說啊,三娘當是有孕了,三娘婿是想等三娘胎信更穩了才寫信報喜。

二娘也好著呢,二娘婿在南海郡,竟拜得隱居柯子嶺的名士為師,外孫子也健康,夫妻感情也和美,且還有一個喜訊,幸許二娘婿的老師要薦他來建康求學,二娘婿和二娘怕是還要在家裡寄住一段時日呢。”

溫氏唯獨沒有提起自己的女兒王岑。

瀛姝覺出有些詫異,待晚飯後,跟阿娘回了無憂苑,身邊兒沒有外人了,她才問:“我今日才察覺,祖母似乎從不提起姑母,姑母現在梁郡,西抗北趙,北防北齊,姑母身為女子卻承擔著如此重任,以至於十數載以來,再未回過建康,祖母心憂二姐、三姐,卻像並不牽掛姑母的安危。”

“祖母當然惦記著姑母的。”陸氏歎了口氣:“可你也知道祖母,她性情本有幾分執拗,當初,有許多事情上,小姑她違逆了祖母的意願……祖母好強,因此才不提,不過祖父但凡收到小姑的書信,都會告訴祖母小姑的近況。”

王島今日多喝了幾杯酒,話比尋常更多,聽瀛姝好奇,他倒是半點不為尊者隱晦:“娘子也不用那樣委婉,還替母親噎著藏著,橫豎我們女兒這機靈勁,便是曉得了那樁來龍去脈,總不至於說漏了嘴,惹得母親生氣。

帝休,你祖母當年啊,對姑母管教得嚴,總脅著姑母對她言聽計從,可父親他最寵的就是你姑母,對姑母最慣縱,你姑母從小又是極有主見的人,又有父親撐腰,就不肯被母親把控了。”

陸氏聽不下去了:“怎麼能用把控這樣的字眼?阿家她隻有小姑一個女兒,是因為太疼愛小姑了,才盼著無論何事,她都能替小姑規劃得平平順順的,阿家是出於慈愛之心。”

“總而言之,母親和四妹矛盾不斷,四妹最早時愛慕的人是陛下,母親勃然大怒,罰四妹禁足,整整三個月未許四妹出閨樓,大哥和我為四妹求情都不管用,還是父親回了建康,四妹才得自由,四妹就和母親冷戰了許久。

後來啊,四妹的婚事也不合母親的心意,可不管是父親,還是四妹,都很看重妹婿,帝休你是不知道,你姑父其實也和你姑母是舊相識,雖然你姑母隻把你姑父當知交,但心中其實十分敬佩你姑父。

你姑父不是世族子弟,乃是寒門下品出身,不過十分驍勇,是個襟懷坦白的真君子,那年北趙犯梁郡,守將竟然臨陣脫逃,多虧妹婿堅守住梁州城,唉,可惜啊,妹婿竟然戰亡。

你姑父過世後,祖母就堅持讓姑母大歸,可你姑母死活不願意,現如今是你姑父的父兄繼續鎮守梁州,可梁州無論兵士還是百姓,最敬服者其實是你姑母,你祖父是很以有你姑母這麼個女兒為榮的,但祖母仍然埋怨你姑母總不體諒她的苦心。”

瀛姝最大的遺憾,就是從來沒有見過自家姑母。

當年她執政時,齊、趙二國是大豫最強勁的敵人,梁州位處齊、趙、豫三國交界處,更加不容有失,可當時梁州公唐津已經病故,其長子唐祻其實不善用兵,城中軍中事務其實都靠她的姑母決斷,梁州城得以穩保不失,姑母絕對厥功至偉。

在她執政的第二年,趙軍集五萬人馬攻梁州,是她的姑母率兵出城迎戰,斬敵將於馬下,大敗敵軍,嚇退意圖越虛而入的齊兵,瀛姝提出授姑母將軍職銜,卻被祖父勸阻了。

梁州城離不開姑母坐鎮,瀛姝一直未曾見過姑母,她還未出生時,姑母已經出閣,和姑父前往梁州,那一去,姑母再也沒有回過建康。

“阿娘應是記得姑母的容貌吧?”瀛姝問。

“怎麼?你好奇姑母的容貌?”

“姑母可是真真正正的巾幗英雄,兒不僅好奇姑母的容貌氣態,更好奇姑母是怎麼練就的一身好本事,我要是能受姑母指教就好了,可惜,我去不了梁州。”

她如果能有姑母的三分本事,前生時也許就不會死於宮變了,瀛姝真是對自家姑母崇拜得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