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鬥智(1 / 2)

太子說要出征,皇帝頭痛得緊。

就連瀛姝都覺得可笑。

司空北辰從來沒有領軍出征的經驗,就連他管屬的八百府衛,居然還能出個效仿惡鬼殺人的凶徒,而司空北辰唯一那次親征,必勝的戰役居然還能被毒虻虰咬,導致藥石無醫、撒手人寰,這人就不是行軍打仗的料,更沒有立威疆場的運數。

“太子為國效力的決心是好的,不過征伐之事不能兒戲,朕曾經出巡過益、蜀,深知那一片地勢險要複雜,且一國儲君率兵出征,務必要經朝議,如此益州軍失利一事就必須公告朝堂,百官爭執不休,諸閥奪利不絕,會對戰事越發無益,就更不要說建康城內,如今還不乏北部敵間了,如果讓北趙知悉蜀州之亂竟然使得我朝朝局動蕩,恐怕又會趁火打劫了,這件事必須謹慎處理。”

皇帝見司空月狐不聲不響,隻好點名:“四郎,你更了解各州軍備,可有良策應對?”

“兒臣剛才一直在想,這股經西羌入蜀的敵援,有無可能是北漢朝廷調派。”

瀛姝不由瞥了一眼司空月狐,暗暗詫異,他剛才還篤定敵援不是源自北漢,轉頭又否定了此一判斷?這可不是司空月狐的行事風格。

司空通卻聽懂了言外之意:“四郎是在猶豫,北漢若經漢中出兵無法繞過益州直取蜀州,但也有可能通過西羌入蜀?”

“自從江克謀逆,兒臣便尤其留意北漢送來的諜報,據兒臣所知,北漢王廷雖也有侵奪益州之意,不過卻也顧慮著羌地諸多部族趁其不備攻奪長安的隱患,因此不敢冒進,再加上北漢君王年邁,有意將王位傳給幼子,故而將其長子放逐,然北漢的大王子卻有其母族兵部追隨,近幾年,奔遊於草原,收服了不少部族,漢王更大的顧慮,是其長子攻入漢廷奪權。

就算江克向漢王搬救兵,漢王出兵三千餘繞援蜀州有何意義呢?五千餘騎,難以攻下益州,更不要說如果我朝調派中軍馳援,彆說五千騎,便是萬騎,敵軍也定然隻能退走西羌!”

瀛姝聽了個半懂,聽懂的那一半是北漢王父子間有仇隙,關於王位的交接有極大變數,餘下的她就聽不懂了。

“如果漢王有意趁亂而入,必與江克夾擊益州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獲勝,不使戰況陷入膠著,但北漢王廷顯然沒有這樣的魄力,既如此,江克所獲的敵援,就應當並非北漢王廷調遣了,隻有肯定了這個前提,兒臣的應對之策才會收到效果。”

“哦?”司空通趕緊問:“四郎真有了應對之策?”

“暫時令賀督軍撤回益州,遣使,往長安,說服漢王兵援益州,隻要我朝平定蜀州之亂,日後北漢王廷出兵伐趙,我朝可派兵力牽擾。”

瀛姝這回聽懂了,司空月狐的對策是借北漢之兵,平蜀州之亂。

司空北辰歎道:“四弟,北漢王廷數番意圖南攻,與益州軍摩擦不斷,怎麼可能答應助我朝平亂?且如果允許北漢王廷的兵力入我國境,難保北漢不會背約,反使局勢更加混亂。”

“蜀州已然失控,我們根本不能阻擋北漢軍隊經西羌入蜀。”司空月狐道:“我有把握,北漢王廷隻要出兵,蜀州那股敵援就會撤退,而且說不定會有西羌部族侵伐長安。”

瀛姝徹底聽迷糊了,停下筆,直盯著司空月狐。

被盯著的人目不斜視,胸有成竹一笑:“沒錯,這股敵援並不是針對我朝,而是針對漢廷,北漢王的長子不僅是勇武,看來最近還得了個智士為他出謀劃策。”

聲東擊西,打好時間差,就能奪得王位!

“四郎覺得應派何人為使臣?”

“不是使臣,是密使。”司空月狐道:“兒臣舉薦王端止。”

“這……端止無官無職……”司空北辰蹙著眉。

“大兄,正是因為端止無官無職,才奪不了江東賀的軍功,賀督軍才不至於暗中搗亂。且此一計策,明麵上是和漢王建交,實則是造成漢廷內亂,我朝坐收漁翁之利,這是益策,但多少有失誠義,因此我朝不會和漢廷簽訂國書正式立下盟約,我朝所遣的這位密使,也不能由位高權重的臣公擔當。

據我所獲的諜報,漢王南征之意遠不如北征之意堅決,因為漢王部族從前是活躍於關外草原,他們更加重視騎兵,騎兵以良駒為基礎,關外諸多牧區,適宜培養戰馬。長安雖為古都,卻易受遊牧部族侵伐,北漢的兵力並不算雄厚,他們更想奪據洛陽為都,這就奠定了我朝這回與北漢談判的基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