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建康宮裡迎新人(1 / 2)

天上嬋娟未圓滿,世間離人近故園。

那日軒氏女君歸豫,車輿經行處,建康城中萬人空巷——這當然和朝廷的宣傳有關,但東豫的百姓,也的確敬重和愛戴著軒氏一姓,因為軒氏的君主本就是江東人士,他出身草莽,舉兵反暴政,而軒氏建立的大濟,皇宮建於長安,軒氏自離江東故土,他們的後裔幾經輾轉,而今終於是被迎回了梓裡,雖然說,建康距離軒氏真正的籍居泗水,其實還有數百裡之遙。

為迎神元殿君,太子率儀仗,候於端門之外,朝廷為此還舉辦了盛大的慶典,於各大市集都征設了湯餅宴檔,但凡被分派了宴牌的百姓,憑宴牌就能在這些指定的宴檔享用一碗豕骨湯餅,及一盞加飯酒,而那些雖居市井,無官無職,但甚得鄰裡敬重的耆老,甚至還能為府衙請往台城的崇德宮,去赴一場正規的宮宴。

東豫王朝以如此高的儀禮迎回神元殿君,無疑是宣之天下,神元殿君具有無比尊榮高貴的地位,可這個時候,布衣百姓們尚還不知神元殿君的回歸竟會對太子妃的冊封造成影響,也隻有建康宮裡的宮女們,暗下不少議論。

“神元殿君的身份是尊貴,但尊貴的,也就僅隻那個姓氏而已了。”

“是啊,我真沒想到,神元殿君竟然是這樣的儀表,論容貌論氣度,彆說比不上盧家的女公子,便是宮裡隨便一位才人、中才人,哪怕是良人,也遠遠勝過她。”

“她要是真成了太子妃,更或者是有朝一日母儀天下,還真是有損君國的尊榮呢。”

“我看啊,便是你這小妮子站太子殿下身邊,也要比那位殿君顯得般配些。”

“好啊,我們是就事論事,你說出這話來,豈不是在害我?”

“快彆談論了,看看那邊,是不是中女史、中女儀正往神元殿去?”

“可不是呢,唉,我從未見過有誰能把中女史官服穿得這樣好看的,你說我現在努把力,爭取滿二十歲前,也掙得這樣一襲官服,穿上身能有那樣氣派麼?”

“你當中女史穿得這樣氣派,是因為她年輕貌美麼?她膚色好,這雖然沒錯,可也得看氣度呢,中女史還是良人的時候,不管怎樣著裝打扮,也是最顯眼的。”

瀛姝的鼻子又有些發癢了,但她並不四顧張望到底是哪些閒人在談論她,今日她跟中女儀往神元殿,不是奉聖令,而是因為殿君主動召見,此時那座美輪美奐的宮殿就在一望之間了,中女儀卻仍覺有些不踏實。

“你說,殿君這回召見我們,為的不是要讓我們稟明陛下,她有意太子妃位的事吧?”

在中女儀看來,膚色灰黯,全然不懂規範禮儀的神元殿君,儼然也不知曉人情事故的,這說來也不奇怪,再是地位尊貴的人,生逢亂世,隱姓埋名的四處流亡,要真顯出氣度見識不凡,恐怕早就為那些夷族蠻子擄去了,不坦白身世,必遭淩辱,若坦白身世,也會成為一隻籠中鳥,這位殿君也多虧自幼就未學禮儀規範,泯然於眾,才能逃脫厄運。

但侍奉這樣的貴主,對於女官們來說也是尤其艱難的,萬萬不能衝撞冒犯,可就算言行謹慎,指不定也會被貴主怪罪不夠恭順,敷衍了事。

“這種事,是不會假口於人的。”瀛姝直視前方,隻低聲道:“殿君因戰亂流亡於鄉野,的確未學過儀範,可真要是連人情世故都不知,也必不會這些年了,仍有那些老仆、流民願意追隨護衛,寧與其共受饑寒之苦,甘為其承當生殺之險。”

中女儀心中一驚,不由自責對殿君竟生輕慢之意,也跟那些還沒將謹言慎行、謙恭良順的教則真正領會的宮女一樣,犯了以貌取人的錯誤,她輕輕籲出口氣,聲量更輕柔了:“多謝女監提醒。”

瀛姝其實也不知神元殿君今日為何召見,她一貫不去廢心猜度立時就有答案的事,倒是這幾日,皇帝陛下儼然將閱批奏本的事務全權交托給了司空北辰交辦,司空北辰在乾元殿已經“寄宿”了好些天,而這人衝她透露的消息,分明已經在謀劃借虞皇後的手,收拾掉劉氏、鄭蓮子二人了。

劉氏現在隻是個才人,住在顯陽殿,但凡行事,與皇後都不能徹底劃清界限,虞皇後當然也不會做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蠢事,而這件事,已經完全脫離的前生的軌道,瀛姝也無法憑空去猜測虞皇後會有什麼陰謀,可最近內廷發生的大事件,也就隻有神元殿中,迎來貴主久居,並有權乾預內廷事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