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34章 人的幸運(2 / 2)

“鄭良人起初隻是容華,妾隻依稀記得是因劉太嬪求情,她升為修容,後來也不知道發生了何事,竟將本來居淑媛位的虞嬪取而代之,而虞嬪,則貶降至修華,再後來就是虞修華產女血崩而亡。”

虞皇後的臉色像中了劇毒,瞬間鉛黑發脹。

她已經將自己代入了當時情境——被困永樂宮,身邊唯有劉氏服侍,自己必定對劉氏感激得很,對兒子有多失望,也隻能對劉氏傾訴,劉氏必會迎合她,順便為鄭蓮子報不平,她於是又逼著已經成為一國之君的兒子,將鄭蓮子晉為修容。

虞皇後甚至都能想到自己對兒子說了什麼話。

“你不聽我的教束,執意要冊王氏為淑妃,且聽她挑唆,竟做出大逆不道的惡行,把我,你的生母,一國太後拘禁在這所宮獄!罷了,誰讓你是我的兒呢?我怒歸怒氣歸氣,但總不至於恨你,我彆的也不求了,隻求你念著你過世的兄長,對蓮兒稍微善待些,九嬪之中,容華居八,末數之二,這不是對恩人之後的感激,這是忘恩負義!辰兒,你兄長可沒對不住你,因果有循環,善惡是有報應的!聽我一句話,莫太絕情。”

她認為鄭蓮子得寵,對她的華兒是助益的,兩人能團結起來對付王瀛姝,可是,後來發生那些事說明了什麼呢?

劉氏和鄭蓮子是利用了她,鄭蓮子得寵,卻和王瀛姝狼狽為奸,最終才能助王瀛姝將她的親侄女置於死地!!!

王瀛姝她現在暫時動不了,可劉氏和鄭蓮子算什麼呢?她們原為螻蟻之輩!!!

陳扇仙完成了任務,照舊回到含光殿,內心異常的平靜,她終於感到了身處權鬥場的趣味,碰見了有趣的玩家,使她更有興致全身心地投入,她甚至能把後宮之主愚弄於股掌間,看這個自恃尊貴的人,忽悲忽喜,一忽恨這個,一忽恨那個,她也終於弄明白了太子,曾經做過皇帝的司空北辰的心態,原來這個人,最厭恨的竟然是生母。

虞氏啊,還真是可悲。

她可憐麼?不,一點不可憐,虞氏雖出身庶族,被稱為寒門,但其實很真正的貧賤相比,她也是生來錦衣玉食,並非不具有恃強淩弱的資本,隻不過和士族相比,她隻能服軟,隻能屈膝,她沒有站在權勢的頂峰,但其實比起許多人,虞氏已經很幸運了。

但她不知足,她一邊痛恨有那麼多在她之上,同時又無端鄙夷地位不及她的人,她沒有傾國之色,不具超凡之才,那樣一個普通的人,卻因為僥幸,就自信可以登極巔峰。

其實這世上,對她最好的人就是她的夫君。

但虞氏不這麼認為,隻因她無法完全把控夫君,她就認定了夫君對她不仁不義,可笑的是,她一邊抱怨著夫君,一邊又企圖用仁義情分保住自己的地位,她覺得世上,隻有兒子才是最牢固的依靠。

根本不是這樣。

皇帝對皇後是有情的,太子對生母卻隻有厭惡。

太子厭惡虞皇後,因此他所傾慕者,必然跟虞皇後截然相反,那個女子必須出身世族,受到了良好的家教,真誠,勇敢,智慧,美貌,光鮮亮麗,可又豁達及善解人意,盧皇後滿足了一些條件,可不夠銳勇,某些心態其實和虞太後相似,比如隱忍,比如不擅長在權場上拚爭;至於那位賀夫人,活得又過於自我,不夠豁達,喜怒形於麵,容易受人挑唆,這點,也像虞太後;還有一位鄭夫人,愚狂的一麵就更似虞太後了。

因此,司空北辰的後宮裡,才需要獨一無二的王淑妃。

她有女子的風情,更具男子的果敢,她從不忍受挑釁惡意,卻總是樂意包容善良的人,她有絕美的姿容,兼具過人的智計,她是一個真正的鬥士,從來不懼明刀暗箭,可她又是溫暖和樂觀的人,哪怕她是王淑妃,被誹為再嫁婦,可仍有不知多少的兒郎,還是因她神魂顛倒,幽居離宮的人,甚至都能聽聞關於王淑妃的種種風傳。

是有人酸妒的,說:無非就是以色事人罷。

還有人說:虧她還是世族閨秀呢,這樣的不知廉恥。

陳扇仙隻記得簡太嬪的話。

她說:得多少男子的寵愛,其實不是女子的幸運,那是男子的幸運,因為這世上,確有那麼一個人讓他們乍悲乍喜,患得患失。而我們啊,還能把誰當成依戀,誰還能牽絆我們?

——第一卷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