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江東變局(合)(1 / 2)

劉表與孫策談和?

劉備當然不信了,這兩家可是有著殺父之仇的,而且雙方戰線是從陸戰到水戰,幾乎在所有接壤的地方進行著爭鬥。

若諸葛巡不是當局中人,諸葛巡也不信。

偏偏這件事是自己促成的。

嗬,區區殺父之仇。

劉備笑著回應,“先生真是風趣,就連曹操這樣共同的敵人,也沒讓兩家止戈,談和豈非戲言。”

諸葛巡笑而不語,與幾人一起回縣府。

張飛突然走過來,對諸葛巡問道:“諸葛府君,俺在章陵道旁看到,有一種耕犁很好用,與彆處不同,經俺一問,才知是諸葛府君那租借的,俺尋思能不能給大哥也弄一張。”

聽張飛這麼一說,諸葛巡倒心生訝異,要不說張飛自己就是豪族做屠豬賣肉的生意呢。

這生意人的腦子,就是靈光。

有好東西,就想著自己也要有。

“張將軍說的是曲轅犁吧,此事好辦,回章陵時,與郡功曹徐元直說道一聲即可!”

張飛又轉而對劉備道:“看吧,大哥,我就說諸葛府君仗義的很!”

劉備路上已經向章陵的農夫詢問過曲轅犁之事,也見識到了它的優勢,於是借著話茬開口。

“諸葛先生,章陵郡已經普及此新式耕具否?”

諸葛巡搖頭,“巡初來乍到,更換未至半數,全部普及,或要等來年春耕。”

看似不滿的回答,卻是令劉備心中震撼。

到明年春耕,就能全數普及了?這速度!這可是一郡七縣之地,十數萬人。

劉備又聯想到,新野如何才能普及這東西呢?

諸葛巡開口了。

“玄德也彆要什麼犁了,等你回去時經過章陵,直接向徐元直拓印一份圖紙,將這好東西帶去新野普及吧。”

劉備眸光一亮,諸葛先生真可謂瞌睡送枕。

“如此就太好了,備替新野百姓,多謝先生恩澤!”劉備躬身行禮。

諸葛巡連忙將他扶住,笑道:“玄德太多虛禮了,你我皆在南陽任職,為官父母的,既是庇護百姓,亦是受百姓供養,理所當然該對百姓好,何來恩澤一說。”

既是庇護百姓,亦是受百姓供養,劉備心中重複數遍,若有所思。

說得好,說得太好了!

“備受教了!”劉備再度躬身。

諸葛巡都無語了。

諸葛亮在諸葛巡身後,一言不發,默默聽著兄長與劉玄德的言語,看著兩人有些好笑的舉止。

劉玄德為百姓計,仁德之名,果然不虛。

當然,與自家兄長比,還差一些。

差的那部分,叫功利心,凡是想成就大業之人,皆有功利心。

而自家兄長則純粹得多,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兄長說能施惠於人,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佐證,而諸葛氏若能施惠於天下人,那諸葛氏必然也是普天之下最具實力之家族。

這獨到的智慧,聽上去有先哲之感。

幾人一起回了縣府,應正已經安排好了筵席。

最近一段時間,應正覺得這是他整個任官生涯中最忙碌的時期。

忙著安排各種筵席。

當諸葛巡請三弟與劉備在複陽縣吃席同時,遠在揚州的吳郡五縣,也有一場筵席擺開。

宴設顧氏宅邸,宴請四方賓客,所謂四方,其實就是吳郡各大家族,其中便以陸顧朱張四族最盛。

此外,還有曲阿弘氏,丹陽朱氏,富春孫氏,皆有人到來。

筵席的規格很高,安保力度也很強,幾乎沒有半點消息傳出來。

滾滾江麵上,朱治憑欄而立,手持一封密信,望著江夏方向,目光深邃。

“將軍,我等真要撤出這好容易打下來的下雉?”身後的破賊校尉淩操問。

朱治默不作答,主公的命令,還能有假不成。

隻是朱治不理解的是,主公的命令,來得如此之快,如此決絕。

“看來汝南戰事極為焦灼,主公很希望太史將軍儘快北上支援,還命我率水軍前去南昌接應,將太史將軍送去皖口。”

淩操未作評價,隻是喃喃一聲,“可惜了這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隻要再拿下蘄春,便可向鄂縣進兵了。”

朱治回身,望著淩操,目光在其臉上數道傷疤上頓了頓,其中有一條新的,血痂未落,這就是下雉之戰新添的。

也難怪淩操有些難以接受,那是將士們用血用命拿下的。

“主公現在滿腦子想著中原,唉,恐怕要步老主公後塵。”

朱治身為孫堅舊部,早年便隨孫堅東征西戰,從朱儁,從張溫,從袁術,結果呢?

這些人全死了,老主公也死了,最後伯符得到了什麼呢?

中原那個地方,連袁術這種四世三公子弟都成了一堆枯骨,又豈是一般人能覬覦的。

殊不知立足江東,穩固江東,才是上上之策。

“那我們撤不撤?”淩操問。

朱治無奈一笑,道:“當然要撤了,不過隻是我撤,我率大船前去渡太史將軍,淩校尉繼續駐守在此。”

“若黃祖派人來交涉呢?”

“你就說,未接到主公軍令,此乃朱某失職。”

淩操懂了,朱治將軍這是不打算放棄這塊將士們流血打下的地盤,並且將罪責,攬到了自己身上,淩操笑了。

他的疤沒白留,將士們的血也沒有白流。

“怎麼好幾日沒見到朱然那小子了?”淩操問。

“義封回吳郡了。”朱治回。

他在吳郡做了多年都尉,前太守許貢就是他擊敗驅逐的,侄兒朱然也一直跟隨在旁,如今家人也都定居在了吳郡。

兩人雖是丹陽人,但吳郡安定且富庶,十分宜居,中原不少人都避禍於此。

前有顧雍之師,蔡氏蔡邕,說到近期,還有琅琊諸葛氏的諸葛瑾,現在頗受主公器重。

這次孫劉談和,據說就是此人促成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