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陽縣令應正心中有一種強烈的預感。
複陽縣要發達了,先前諸葛巡和他提起,他有所預期,而今天這一幕,他變得十分確信。
他揪過一名縣吏,道:“去,安排筵席,弄得隆重一些。”
然後揪過另一名縣吏,又道:“你去將項氏,管氏、鄺氏家主都叫來赴宴。”
應正想了想,覺得還不夠,便喚侄兒應超來,讓他去家中將自己珍藏的佳釀拿出來。
如此,應正才安心一些,見諸葛巡帶著人入縣府,他便迎上去。
“府君,卑職已安排筵席,為諸位貴客接風。”
“有勞應縣君了。”諸葛巡沒有推辭,順道請應正一同入內。
諸葛巡左手一個諸葛瑾,右手一個諸葛亮,身後眾人跟隨,齊齊入府。
“兄長,時間緊迫,這筵席,我還是不參加了吧。”
諸葛瑾有些不好意思開口,經過反複的心理鬥爭,還是說出了口。
諸葛巡看了眼二弟,旋即鬆開諸葛瑾。
“二弟若急著回,自便即可,無需顧及其它。”諸葛巡道。
“兄長……”諸葛瑾心中難受,這個時候離開,多少有些掃大家的興,不識抬舉。
沒想到兄長一點也不挽留。
諸葛巡駐足,轉過身,輕挽諸葛瑾肩膀,麵向眾人道:“前線將士浴血奮戰,枕戈待旦,二弟理當速歸。”
諸葛瑾抬眸看了眼兄長,有些出神。
兄長真的跟以前不一樣了。
這哪裡還是那個不顧人情不專學問的憨厚兄長。
短短數年,兄長到底經曆了什麼,為何變化如此之大。
諸葛瑾永遠不會知道諸葛巡的秘密。
諸葛亮也從旁道:“二兄自便,我等前來是為觀遊,不能與二兄大事相提並論。”
諸葛瑾衝諸葛巡躬身一拜,又衝諸葛亮拱手,再移向眾人,“諸位,瑾要事在身,不便逗留,日後若有機會,再與諸位賠罪。”
然後轉向諸葛巡和諸葛亮,“兄長,三弟,告辭!”
“阿貴,派幾人護送二弟。”諸葛巡交待。
孫貴領命,與諸葛瑾一道離去。
諸葛巡與諸葛亮沉默地走了數步,諸葛亮突然道:“兄長,劉孫談和,一可報叔父之仇,二可對付曹操,是一件雙喜之事。”
諸葛巡看三弟眸光狡黠,便知道三弟還有第三點沒有說出來。
如三弟先前預想,西城一旦有所變故,江東內部極有可能橫生變數。
不過這些爾虞我詐之事,諸葛巡不太關注,整件事中,他隻關心二弟的人生安危。
他走在三弟身側,輕聲道:“但願二弟不要卷入其中。”
“兄長放心,二兄謹守本分,從不逾矩,且孑然一身在江東,與江東各族並無利害瓜葛。”諸葛亮解釋道。
“但願吧。”
諸葛巡招待眾人入座,一起敘話,問三弟族中情況,問石韜黃叡農學之事,問馬謖向寵學業之事。
等到複陽縣幾大豪族陸續來到,話題也從襄陽轉變為複陽。
諸葛巡說了一些自己初步的想法,既是對自己人說的,也是對複陽豪族說的。
複陽的大機遇就在眼前,能聽進去多少,是否主動擁抱諸葛巡的革新,正如馬良說的是不是會成為同道中人,那就看他們自己了。
時代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諸葛巡不會把飯喂到他們嘴邊。
···
兩日後,諸葛瑾終是帶著與劉表的盟約,見到了孫策。
孫策大喜,當即與周瑜魯肅以及諸位分享喜悅,同時發布對水軍的調命以及最最重要的,太史慈軍北上。
“子瑜,大事既成,說,想要什麼賞賜!”孫策始終記得要賞一賞諸葛瑾。
“主公,瑾不過做好本分,受些舟車勞頓,焉能與將士浴血相比,主公還是將賞賜,分予將士吧。”諸葛瑾道。
孫策粗粗地歎了一氣,“唉,子瑜真乃賢士也!”
周瑜笑道:“子瑜雖不統兵,卻知撫恤將士,實乃吾輩楷模!”
程普黃蓋等人連連點頭稱是。
諸葛瑾聽得孫策與眾人誇讚,微微仰頭,卻是想到了兄長諸葛巡。
心道:兄長,三弟,我不會給諸葛氏拖後腿的!
自有盟約,孫策與周瑜又做了一番新的部署,一旬之後,孫策收到了太史慈北上的消息,奪取汝南之戰,正式拉開帷幕。
這段時間,在汝南隔壁的章陵郡複陽縣,諸葛巡先帶著“遊客”們觀摩複陽新城選址,欣賞桐柏山的雄偉。
大約四五天後,石韜與孟建帶著黃叡和向寵回了章陵縣,諸葛巡則帶著諸葛亮,馬良馬謖兄弟去了月水寨。
月水寨是諸葛巡臨時取的名字。
寨內起了不少臨時的木質棚屋,更中心的礦坑已經開始初步發掘。
朱惠篩選出一批淺黃色的礦物給諸葛巡,兄弟倆反複查看這些淺黃和黃白之物,雖不平整,卻也泛著金屬光澤。
毫無疑問,這就是銀金礦,可以看作是一種天然合金,不僅開采容易,而且價值極高。
諸葛亮手裡拿著一小塊金屬物反複端詳,“不可思議,兄長怎會如此確信此地有此寶礦?”
當初諸葛巡問他調用勘探隊,他以為兄長隻是碰運氣。
沒想到短短一兩個月時間,就能從一片未知之地,發現並挖掘出金銀礦石。
諸葛巡笑笑,“僥幸而已。”
諸葛亮自是不信的,其間恐怕還有他不知道的秘辛。
“兄長欲重建複陽,是否與此礦有關?”諸葛亮又推斷問。
諸葛巡點點頭,這些事,三弟隨便一推就有結果。
“此礦乾係重大,不容有失,再者桐柏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隆中畢竟在沔水以南,我若能站穩此地。”諸葛巡說著放低了聲音,湊到諸葛亮耳畔,“有朝一日北伐中原,便可作為前哨基地。”
諸葛亮看了諸葛巡一眼,他知道兄長是沒什麼北伐中原的想法和計劃的,兄長做這麼多,多半是跟自己說的有關。
諸葛亮很難評價,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確信自己是否會走上這條路。
他口中說的克複中原,北伐曹賊,不過是與徐庶等友人高談闊論時的意氣之語,算不得匡漢之誌。
有些虛妄。
不過也因為有兄長一直在做這些準備,才有諸葛氏快速的崛起。
所以在這件事上,諸葛亮不太確信兄長所說的。
到底是為了諸葛氏的切實發展,還是為了他那些虛妄的意氣風發之語。
諸葛亮也不會問,即便現在他已經操持諸葛氏家業,但依然有一種被兄長寵溺的感覺。
看著兄長目光,諸葛亮十分享受這種感覺。
要諸葛巡來講,二者兼有之,且不衝突。
兩人心照不宣,相視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