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林默小跑過來,稟告道:“主君,南陽太守劉玄德已到複陽,他先去了章陵,後來得知主君在複陽,便來複陽了。”
劉備?
諸葛巡有些意外,劉備怎麼突然來了?
他鬼使神差地看了眼三弟。
“三弟,與我一道去見見這位劉徐州劉豫州現在是劉南陽吧。”
諸葛亮打趣道:“兄長這般稱呼人,有些失禮。”
諸葛巡一副無所謂的表情。
“兄長還是想想,如何應付劉府君吧,劉孫談和的消息,恐怕他已經知曉了,此刻前來,多半是商定共同北伐之事。”
諸葛巡一攤手,“三弟你是知道的,我與徐晃已立三年不犯之約,有戰事,他應該找文長商量去。”
“可劉府君不知此事,說不定是聽了兄長大敗徐晃郭嘉之戰績,欲邀兄長一鼓作氣奪回南陽,好圓其南陽太守之職。”諸葛亮推測道。
諸葛巡領著眾人一邊往外馬棚走去,一邊想。
“三弟所言有理,我還真該想想如何應付,如今章陵百廢待興,加上中原戰事焦灼,正是恢複生產,積蓄力量之良機,焉能妄開戰事。”
諸葛亮笑笑,跟著諸葛巡一起乘馬,回複陽。
黃昏時分,劉備立於東城頭,遠眺東方,身後關張分立。
身側還有一人,正是應正。
剛剛送走了一群士家子弟,又來了一位更大佬的。
劉備之名,即便是在複陽這種僻壤之地,應正也是聽過,並且深敬佩之。
加上劉備又是諸葛府君的貴客,他幾乎大半日都親自陪同在旁。
黃昏時來城頭,站了近一個時辰,應正覺得腳都酸了,想來劉備三人也該累了。
“劉府君,依在下之見,還是去府中等候諸葛府君吧,月水說遠不遠,說近亦不近,諸葛府君也不知何時能回。”
劉備禮貌笑著,回道:“縣君有公務在身,無需陪著劉某,在這裡看看複陽風光,也是不錯的,你看今日晚霞不錯。”
“大哥,這是東門。”張飛提醒道。
劉備指著天,辯駁道:“漫天紅霞,亦非美景,賞霞何必向西。”
“啊對對對。”張飛說著彆過頭去。
關羽在旁哂笑,大哥不老實,等人就等人,非說看風景。
忽地,關羽瞧見東麵雜草遍布的馬道上出現十數道身影。
“大哥,三弟,快看,該是諸葛先生回了。”
看天的劉備和彆過頭的張飛往外一看,確實看到一眾身影。
劉備張望一番,等確認是諸葛巡回來時,便與應正道:“我等下城外相迎。”
說罷興衝衝地下城而去了。
關張快步跟上。
應正瞧著三位行色匆匆的樣子,有些難以置信。
這聞名天下的劉玄德,對諸葛府君也如此恭敬嗎?
應正一邊下樓,一邊思索,不對,是反思。
過去一段時間,諸葛府君的隨意,讓他也有些漫不經心起來。
有時候與諸葛府君對話,會忘了尊卑有彆,主要諸葛府君太過平易近人,沒有絲毫的官架子,許多事也是親力親為。
“應正啊應正,你要克製你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
諸葛巡回城,遠遠看見城外四道身影,他不由加快速度上前,勒定戰馬,下馬走向劉備。
“諸葛先生,彆來無恙!”
劉備領著兄弟,率先拱手問候。
諸葛巡持韁拱手,笑道:“玄德兄,什麼風把你吹來複陽了。”
“農忙結束,覺得閒暇,便打算來複陽向先生討教討教。”
不是為了戰事?
諸葛巡臉上笑意不減,正巧諸葛亮在身側下馬,便開口介紹道:“舍弟,諸葛亮。”
劉備眸光打量著諸葛亮,不由綻放一絲光彩。
其弟身高,較諸葛巡也相差無幾,但麵相顯然少諸葛巡幾歲,麵容更是英俊異常,用麵若冠玉來形容,恰恰好。
眉宇較諸葛巡略窄,卻更巧妙,濃眉深眼,倒與諸葛巡很相似。
一身灰白素衣在黃昏風中微動,簡潔又飄逸。
劉備自認自己看人很準,初看諸葛亮,便覺有一種天人之姿,此子日後成就,必不在其兄諸葛巡之下!
不知為何,劉備想到此處,心中波瀾乍起,再難平靜。
諸葛巡珠玉在前,現在又來一個氣質更佳的諸葛亮。
諸葛氏,了不得!
“這位,是荊州馬氏的馬謖,馬良之弟。”諸葛巡繼續介紹。
劉備從浮想中回神,衝諸葛亮一禮,“見過小先生。”
諸葛巡:“?”
諸葛亮:“?”
小先生?
馬良:誰教你這麼稱呼我老師的?
這下不止諸葛巡一頭霧水,諸葛亮也一頭霧水,他看著諸葛巡,臉上閃過一抹微不可見的好奇。
劉玄德曆有仁德之名,難道還是個禮貌人?
諸葛亮笑著躬身還禮:“見過劉將軍。”
他用了一個比較彆致的稱呼。
諸葛巡也幫三弟和馬謖介紹:“這兩位便是玄德之弟,關羽關雲長,張飛張翼德。”
關羽與張飛比較隨意,隻是衝幾人拱拱手,兄長曆來禮賢下士,他們也沒覺得什麼。
倒是身旁縣令應正,還沒從劉備對諸葛府君的恭敬態度中回過神,又見識了劉備對諸葛府君之弟的禮節滿滿。
應正再度反思,諸葛府君之弟,難道除了黃氏之婿,還有彆的隱藏身份?
為何劉玄德稱其為“小先生”?
過去數日,自己是不是太過輕慢諸葛小先生了?
諸葛巡引客回城,邊走邊聊,卻見劉備目光屢屢停在自己三弟身上。
“今日的迎客晚霞倒是不錯,玄德兄遠道而來,想必是有要事吧?”諸葛巡再度試探。
劉備說的討教討教什麼的,場麵話罷了。
劉備邁大步子,從諸葛兄弟之間走到與諸葛巡並肩。
“近來坊間有傳聞,諸葛先生大勝徐晃郭嘉,神乎其神,備知此事乾係重大,便親來求證。”
諸葛巡隨意回:“玄德兄,傳聞之事,豈能作真,我還聽說,劉使君與孫策要談和呢,你敢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