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諸葛亮的來信說了三件事,一是鐵鎧批量打造之事,技術準備已經完成,但實施此事,還需要契機,也就是劉表許可。
畢竟這是管製物品。
三弟跟自己說這件事,也有另外一層意思。
諸葛氏是否要在這個時候開始這項工作。
諸葛巡明白,三弟這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見,畢竟,如果全力打造鐵鎧,那麼用於生產的投入,必然受到影響。
這種取舍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方諸侯,甚至一個家族,都需要麵對。
這便是劍與犁的取舍。
諸葛巡早就有了答案,那就是在擁有自保之力後,全部力量投入生產。
否則,難道農學普及了,耕作方式革新了,然後讓肚子都吃不飽的窮苦百姓自己去置辦生產工具?
恐怕省吃儉用一年,都省不下一把鋤頭。
諸葛巡必然是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的。
諸葛亮信中提到的第二件事,是關於二弟諸葛瑾的。
諸葛瑾的書信送去了襄陽,信中隻說了一件事,經曲阿弘谘引薦,諸葛瑾已投孫策帳下。
不是孫權嗎?
諸葛巡不由疑惑,心頭又起一個念頭。
孫策還沒死?
咳咳,真不是咒他死,隻是江東小霸王最有辨識度。
拋開立場不談,叔父間接死於劉繇之手,而孫策擊敗了劉繇,也難怪二弟對其會有好感。
聽說孫策現在已經打到了汝南,就在自己章陵隔壁呢。
孫策顯然也是受了袁紹邀請,一起參與對曹操的作戰,隻不過打到汝南,似乎就停住了。
替曹操駐守汝南的是李通,論諸葛巡所知的知名度來說,應該不會是孫策的對手,但孫策就停在汝南了。
其中緣由,三弟沒說,諸葛巡也不知道,無非就是打不動,或不想打。
第三件事,就是今年糧食的收成情況,今年的暴雨對糧食造成一些影響,沔水暴漲時,迴水又發生了迴龍現象,不過因為德高湖發揮了蓄水功能,並沒有決堤形成水患。
莊稼所受影響隻有降水造成的第一次影響,而沒有受到水患的二次影響。
事實證明,迴水這條“逆龍”,經過諸葛巡的治理,終是馴服了。
迴水兩岸的土地,也正式晉級上等田。
信末,諸葛亮還提到,章陵收割在即,用於收割的打稻機,已經運來章陵的路上了。
所以昨夜諸葛巡看信的時候,真是嘴角瘋狂上揚。
這就是三弟啊。
都不需要自己開口。
翌日一早,諸葛巡起來給三弟回信,昨晚半途突然乾彆的事去了。
他也要告訴三弟三件事。
一、章陵大勝。
二、探勘隊有所進展。
三、郭嘉不過如此。
寫完給三弟的信,諸葛巡又給諸葛冬,諸葛蘭,還有諸葛均都寫了一封,主要是一些家常,還有勉勵的話。
雖然他們沒給自己寫,但誰讓諸葛巡是“長兄為父”呢。
寫完信後,諸葛巡叫來一名部曲,一並帶回襄陽。
正好蔡蔻端來早飯,是一碗肉粥,或者說,是粥肉,因為多是肉糜,很少的米。
這一看,就是蔡蔻親手做的。
諸葛巡幾口喝完,便告彆妻子“外出”上班。
其實還是在郡府,隻是從後宅來到了前堂。
馬良早早在前堂等候,諸葛巡一出現,他便呈上一卷竹簡,上麵基本是諸葛巡今日的待辦事項。
諸葛巡指了一項,“先去這個吧。”
馬良一看:巡查新坊市。
這是諸葛巡提了幾日都沒有去辦的事。
“我去叫張靖。”馬良說著快步離去。
不多時,馬良與張靖一道回來,金曹掾張靖,專職掌管坊市。
張靖一到,便道:“卑職等了幾日,府君今日終於得空了。”
“可能馬上要去其它縣,便先將此事辦了。”
諸葛巡一邊往外走,一邊問張靖。
“張掾吏,坊市可有碰到什麼問題?”
張靖想了想,道:“回府君,百姓手裡基本沒什麼錢,即便進了坊市,也是將易物傳統帶了進去,為之奈何?”
這個時代,在小地方,以物以物還是十分普遍的,畢竟連官方,都還在用實物給官員發工資呢,比如糧食與絹帛。
這兩種,在坊市之中,通貨價值比五銖錢還硬。
諸葛巡反口便道:“看來我等要做出表率,這個月開始,章陵郡所有郡吏縣吏,不再發放實物月俸,皆改為月錢,郡府雇傭的一切勞力,也皆直接發放俸錢。”
說罷,諸葛巡又補充一句,“看過坊市後,你去找王成,問他要近一年的十二月的糧價數據,取其均值,用作官方指導糧價,以此數折算月錢。”
張靖拱手回,“喏。”
幾人一起出了城,坊市區域,被諸葛巡劃在了外麵,當然未來的章陵縣,會將之囊括進去。
其實現在所謂的坊市隻是諸葛巡劃了一塊區域,然後用木柵欄圍了起來,裡麵倒是形成了數條攤道,相對有序。
然而裡麵人並不多。
諸葛巡隻有三人,而且衣著普通,就這般走進去,好似沒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諸葛巡四處張望,攤販賣什麼的都有,賣魚的,賣瓢的,賣柴的,還有賣草鞋的。
諸葛巡不由走上去,問:“老鄉,草鞋幾錢?”
攤主是一名黝黑的老漢,他望了眼諸葛巡,見其穿著乾淨,有些拘謹回道:“半升舂米兩雙。”
諸葛巡不由一陣頭疼,自己這個當家人,過手的錢糧通常都是動輒百石糧食,千萬錢的。
“老師,大概是兩錢一雙。”馬良將換算好的價格告知諸葛巡。
這麼說不就有概念了麼。
“老鄉,五錢兩雙賣不賣?”
“半升舂米兩雙。”老鄉答。
“我說,五錢兩雙賣不賣?”
“半升舂米兩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