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的話,此刻顯得多餘,他站起身,對徐晃道:“那便等待曹公發落吧,曹公軍令到來之前,還望徐將軍振奮一些,繼續執掌舞陰軍政。”
郭嘉說著離去,留下半坐在榻上的徐晃,徐晃稍微回憶了一下昨晚,忍不住眉頭緊鎖。
真是不堪呐。
不過他那句諸葛巡是個好人,是發自真心的。
···
諸葛巡回到比陽縣後,也是後半夜了,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來。
魏延與徐庶已經將戰利品清點好了。
諸葛巡十分隆重地坐在縣府大堂,徐庶則如報珍饈一般念著戰利品清單。
“府君,此戰我軍一共繳獲兵器四千餘件,鎧甲三千六百餘件,戰馬兩千三百餘匹,擒獲曹軍俘虜,一千二百餘人,此些裝備,足以再募一支新軍!”
徐庶言辭間有些激動,他還是第一次,見識如此豐厚的戰利品。
換算成錢幣,其價值恐怕數千萬甚至上億。
諸葛巡再度感慨,此等價值之物,換作他種田,恐怕一年也未見得能種出來,而戰爭,堪堪一日而已。
或許,這才是群雄如此癡迷與逐鹿之戰的原因吧,種田發展,哪有搶彆人的來得快。
諸葛巡深吸一氣,穩住穩住,淡定淡定,堅守本心。
“元直,先將戰利品先交給文長與阿亮,擇優取用,餘下皆運往章陵縣,淘汰的馬與傷馬,用作畜力,至於曹軍俘虜,義務勞作三年,三年之後,放其自由,若願留下,可入籍為民,元直以為如何?”
“府君寬仁,倒是便宜了這些小曹賊了。”徐庶也學著諸葛巡的話道。
“賊寇,流民,兵士,其實大部分人,原來皆是尋常百姓,他們或有過錯,或行惡事,皆不過形勢所迫,我等要製裁的,並非是底層這些可憐之人,而是造成當今形勢的始作俑者。”
徐庶聽著諸葛巡的驚人之語,心頭不由一振。
他隱約能感受到諸葛巡指的是誰,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隻是為諸葛巡的誌向感到驚詫。
這是真正的匡扶天下之誌,與他過去聽說的那些群雄主張,相去甚遠。
如今漢室衰微,人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行的確是中飽私囊的勾當,河北袁紹,中原曹操,江東孫策,甚至他不太看得上的荊州劉表,哪個不是呢?
真正能為天下黎庶著想的明主,又在何方呢?
他看著諸葛巡,目光有些怪異,徐庶大自了解諸葛巡,他知道諸葛巡沒有圖霸之誌,隻能算作一名濟民大賢。
徐庶不自覺輕歎一聲。
“元直何故歎息?”諸葛巡問。
徐庶無奈一笑,“昨日之戰,細想依舊覺得荒誕,怎不令人感慨。”
“戰亂非我所願,往後章陵有三年的發展期,三年之後,章陵郡出兵,收複南陽。”
諸葛巡道出一個目標,又補充一句:“如果使君沒有收複南陽的話。”
根據諸葛巡的預估,北方戰事,袁曹即便分出勝負,想徹底吞並對方,也需要個三五年時間,甚至更長。
曆史上,曹操從官渡獲勝到徹底吞並袁紹,花了八年時間。
諸葛巡要抓住這難得的真空期,瘋狂發育。
首要之務,便是農學普及與耕作方式的改進,再以興修水利配合,以徹底解決章陵郡的吃飯問題。
第二重要,便是探礦隊那邊,諸葛巡要借此打造諸葛氏第二個根據地。
根據諸葛巡規劃,如若露天金銀礦坐實,那裡將會有一座新城拔地而起,那麼距離那最近,且地勢極為險要的複陽縣,便會成為戰略要地,未來諸葛巡移治複陽,也說不準。
話說回來,打仗這種不務正業的事,未來還是少摻和,章陵郡內可有這麼多的重大項目,等著諸葛巡去乾呢。
諸葛巡思緒翻飛,被徐庶一句話叫回。
“府君,若日後劉府君那有戰事發生,我等參不參戰?”
這個問題,諸葛巡早有所料。
他望向一旁魏延,道:“若新野或穰城被攻,使君定會讓文長馳援。”
諸葛巡頓了頓,接著道:“文長參戰,與我諸葛巡有什麼關係?”
徐庶嘴角一咧,將自己心中那個忠厚的諸葛巡默默抹掉。
誰不知道魏延是章陵都尉,雖說章陵都尉受劉表差遣,但那是名義上的,外人不知諸葛巡與魏延的關係,他可是知情人。
“府君倒是好算計,隻怕到時候徐晃要罵府君了。”想到徐晃,徐庶也補充了一句,“他能活著的話。”
諸葛巡自己想一想,對徐晃做的事,確實是傷害也高,侮辱性也強,給徐晃的精神壓力也不小,又是曹公大業,又是將士性命的,簡直CPU到了極限。
一般人恐怕難以接受。
但諸葛巡知道,曹操不是一般人。
曹操很難會因為勝敗,去處死一名下屬,死的那些,都是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
“北麵之事,巡不想多理,我雖不好戰,卻也不怕戰,比陽餘下之事,便交予元直了,至於戍守,文長接管。”
魏延拱手,“魏延領命。”
“府君是否要回章陵了?”徐庶問。
“我就沒像樣地待過幾日,章陵事務皆是州平兄在打理,這個章陵太守,實在不合格,元直早日做好善後,回章陵來,巡先行一步。”
徐庶也拱手,“喏。”
諸葛巡將要務都交了出去,中午又休憩了一個時辰,下午,諸葛巡命人去請了姚氏與濮氏兩位家主過來。
連帶徐庶與魏延,五人一起在縣府後堂品茶。
對兩位十分配合自己的豪族,諸葛巡也不來虛的,說明自己離開意思後,再度強調章陵郡會大力扶持兩家產業發展。
前提是,他們得專注。
姚氏與濮氏兩位早就通過氣,當著諸葛巡麵,又是表忠心,又是下保證。
諸葛巡可不吃這些,他沒彆的心思,在章陵郡內各個縣中,他都會做類似的扶持,有基礎最好,沒基礎就從頭來。
除了農業農事的革新,諸葛巡深知手工業是技術創新的土壤,南陽過去的基礎很不錯,或許在他推動之下,章陵郡過不了多久,就會形成百業興旺的狀態。
而百業興旺的狀態下,勢必能吸納更多的人口,而農事發展,可以喂飽更多的人。
更多的人,也就能給郡府更多的稅收,有了更多的稅收,諸葛巡就可以繼續興修水利,發展路網、航道,從而繼續催動產業發展。
如此往複,章陵郡的興盛與繁榮,也就指日可待了。
而這個時候,大部分割據郡,還在上演著“如數奉還”與“三七分成”的戲碼。
諸葛巡不由想到徐晃那句話。
“我可真是個好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