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他過江我也過江(二合一)(1 / 2)

安眾與新野,水路僅三十餘裡,順水可能要不了一個時辰就到。

張允與劉備對視一眼,顯然明白了王粲用意。

“要不,就依王參軍意思。”劉備提議。

張允望著城外,略微頷首,又道:“便煩勞玄德兄走一趟吧,這安眾縣,便由張某把守著。”

幾人拿定主意,離開之前,劉備還不忘讓人送出消息給袁紹,稱張繡失去蹤跡,可能北上,隨後帶著關張,與王粲一道前去乘舟,從趙水入湍水,再入淯水,便是新野。

新野縣,諸葛巡正百無聊賴地翻著竹簡。

這是馬良呈上的關於糧草撥付的明細,先前諸葛巡沒接觸過這麼繁雜的賬目,豎式漢文的記賬方式,也勉強能應付。

如今涉及三軍糧草,一下子淩亂起來,令諸葛巡頭疼不已。

諸葛巡將竹簡橫起,如此一來,一支支竹簡就如橫線本一樣。

諸葛巡心說:如此記也不是不行,若是換成阿數,是不是就更加一目了然了?

其實諸葛巡早有此意,隻不過先前大家夥都還在解決吃飯問題,一切以農學至上,便暫先擱置了。

如今自己執掌一郡,手中土地戶籍人口,經手的錢糧數字,恐怕會越來越大。

滿篇的漢文數字,令人眼花繚亂。

或許,可以在郡府先小範圍推廣,作為算術工具,隻要好用,其他人也一定會接受這種變更。

諸葛巡打算一試。

當即取過一份空白的帛布,在上麵用漢字與阿數對比寫下零到十。

“阿良你來看,我欲在章陵郡府內推行此種新式算術數字,書寫簡潔明了,不但可以節約竹帛,還能令算術變得更加便利快捷。”

馬良看著蚯蚓般扭曲的阿數,不由撓了撓頭,書寫上的簡潔他看到了,幾乎都是一筆,但便利與快捷,很難直觀看到。

就在諸葛巡打算進一步講解時,林默跑了過來。

“主君,劉玄德與王仲宣回來了。”

“算日子應該剛開戰吧。”

諸葛巡表示困惑,帶著馬良林默迎了出去。

遠遠地,就瞧見劉備腳下生風,朝著諸葛巡走來。

“玄德怎生又回新野了?”

劉備笑笑,一手指著西北,那是安眾縣的方向。

“那安眾縣早是空城了,張繡不知何時消蹤匿跡,恐怕是北上援曹去了,備此來……”劉備頓了頓,“是想請教先生,下一步是北上攻取宛城好,還是先攻蒯越好?”

“玄德以為呢?”諸葛巡沒有急著說。

劉備稍作措辭,開口道:“徐晃坐鎮舞陰,且需扼守入穎要道,未必能援蒯越,先取蒯越,正應原本各個擊破之計。”

諸葛巡想了想,望向馬良。

“阿良以為如何?”

馬良先是一愣,沒想到諸葛巡會詢問他的意見。

他拱手衝劉備作禮,又看著諸葛巡,向是回答老師提問,“老師有言,出其所不趨,攻其所必救,再以伏兵以逸待勞,如此勝算高於攻城拔寨。”

劉備麵露一絲訝色,驚喜地看著眼前白眉少年。

諸葛巡趁勢介紹:“此乃宜城馬氏子弟,馬良,現為門下主簿。”

“馬良之言頗合用兵之道,果真年少有為!先生亦是此意否?”

諸葛巡對馬良所言略感滿意,笑著點頭,補充了一句,“張繡尚未露麵,攻取宛城還需小心對待。”

“先生所言在理,二弟三弟可聽到先生之言。”劉備回頭。

關羽一本正經地拱手回應,張飛則嬉皮笑臉地攏起手答:“知道知道。”

“既如此,我等便先回去備戰宛城了,先生告辭。”

劉備說罷就告彆諸葛巡,與王粲離開了。

真可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諸葛巡甚至還沒回過味,他看著馬良,問:“劉玄德來就為了問這幾句話?”

馬良似是而非地答:“貌似……如此。”

馬良接著又道:“章陵來消息,隆中的物資到了。”

諸葛巡領會,馬良口中的物資,自然是諸葛巡問諸葛亮索取的軍械,主要是諸葛連弩和大黃強弩,諸葛八牛弩不知道有沒有。

有了這些利器,在章陵郡做一個“守土之賊”,想必不成問題,目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基礎治理,積蓄元氣。

諸葛巡領馬良回屋,繼續安利阿數在統算之中的優勢,馬良從開始的困惑,到從諸葛巡的演算示範中漸漸有所感悟,再最後看著橫向竹簡上擠在一起的蚯蚓,確實較之前簡潔明了不少。

就在諸葛巡打算深入時,林默快步跑來,氣喘籲籲。

“主君,龔襲來報,徐晃率軍渡過比水,正朝平氏進兵。”

諸葛巡一把扯過輿圖,罵罵咧咧道:“出其所不趨,攻敵所必救,徐晃倒是門清。”

出兵向敵人無法救援的地方,攻擊地方必須救援的地方,這平氏縣,便算此列。

若說複陽縣是桐柏山與大複山關城,那麼背托桐柏山的平氏縣便是桐柏山門戶。

如今魏延在育陽一帶阻敵,顯然趕不回平氏,而平氏縣危及複陽,複陽乃是諸葛巡全盤計劃中的重中之重,萬不容有失,正應了那兩句話。

馬良道:“府君,徐晃肩負守衛潁川要道,正值荊州三軍北上之際,斷不會出重兵南侵,或許隻是襲擾章陵,用意在令三軍分兵去救,以減輕宛城和蒯越的防守壓力。”

“阿良分析的有道理,若分兵去救,便中計了,可萬一徐晃來真的呢?”

馬良頓了頓,盯著輿圖一陣看,“府君且看,育陽一帶過淯水,可直取舞陰,可命魏都尉派一支疑兵,渡水假意向舞陰進兵,徐晃若知,必定退兵回救,至於平氏,想必此時元直先生已經在馳援的路上了。”

諸葛巡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平氏還留了一部兵馬,加上新招的郡兵,平氏縣縣尉的縣卒,最終要的是諸葛連弩到位了,借助城防,應付幾日應該沒問題。

這種攻敵必救的打法還真是源遠流長,大家都是照著一本兵書學的。

諸葛巡一拍輿圖,打定主意。

“好,就這麼辦,他過江我也過江,他攻我的平氏,我就直取他的老巢舞陰,馬良,傳書魏都尉。”

“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