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陳武歸心(2 / 2)

諸葛巡罵罵咧咧,算是激將之語。

“府君,這……”

陳武聽了這句,像是自己這一生都被否定了一般,他帶兄弟們投孫策,怎麼就不是為名利打拚了,再者若不是他坐鎮廬江壓著各方勢力,廬江恐怕會更亂。

陳武不懼死,他怕死得毫無價值,於是出聲辯解。

“其實,聽府君之言,陳某有意追隨共赴,隻是……”

“隻是心中枷鎖該如何才能解脫。”

諸葛巡差點唱出來了,他接著說話。

“子烈,孫權長史名諸葛瑾,乃是在下親弟,我曾告誡於他,事孫權,乃是職分,絕非君臣主仆之義,子烈事孫策,亦是職分使然,如今孫策已死,江東無力執

掌廬江,亦無法達成子烈夙願,子烈為之死戰,護其同僚,已是仁至義儘。”

“如今廬江光複在即,巡絕不允許任何人再來禍亂,我以為子烈當棄儘前嫌,從頭開始,做個護廬將軍,既可得償所願,廬江又多一分保障,豈不兩全其美。”

話已至此,諸葛巡已經明牌提示了。

如果陳武再不答應,他隻好送他去種地了。

陳武依然沉默著。

諸葛巡明白,他這種現代思維想說服陳武這種古代人,很難很難。

他們出生成長在禮義廉恥之中,受其滋養,又被其束縛。

等了片刻,諸葛巡略感失望地搖搖頭,“罷了。”

說罷起身,朝帳外走去。

“諸葛先生!”

諸葛巡腳步頓住,背對陳武的嘴角浮現一絲笑意。

“武不過一介粗鄙,不懂先生說的大道理,但如先生所言,武既有一身蠻力,亦有意為廬江百姓效綿薄之力,望先生能指點迷津,武感激不儘。”

諸葛巡回頭時,陳武已拜倒在地,這極高的禮節,既是感謝開導,也是拜學求教。

收斂嘴角上揚,諸葛巡上前扶起陳武。

“三弟說子烈是有誌之士,果不其然。”諸葛巡笑著,“有多大能耐,便儘多大力,能保廬江則保廬江,能保淮南則保淮南,能保天……”

“先生。”陳武出聲打斷,“陳某沒這麼大能耐,能保一縣,已是勉強。”

陳武說的也差不多是事實,他在廬江坐鎮基本是賺各方勢力個麵子,實際上就連那尋陽縣,也被諸葛亮設計奪了去。

不過諸葛巡不擔心這個,隻要廬江曆經一次章陵郡那樣的洗牌,再讓陳武的兵馬升級一下,駐防一個廬江,還是綽綽有餘的。

畢竟諸葛巡信奉的是,要麼不戰,戰則必勝。

至於防守策略,把對方打到沒有進攻能力了不就好了。

諸葛巡挽著陳武手臂,輕輕拍了拍,肢體接觸讓兩人關係又親近一分。

“誰說將軍無能的,隻是有些粗鄙淺薄之人,用不好將軍。”

說話間,軍醫請求入帳,諸葛巡借機告辭,臨走時叮囑陳武好好休息養傷,過兩日請他喝酒。

因為是臨時軍帳,諸葛巡直接將它讓給了陳武養傷,此時已是黃昏,將士們正在埋鍋造飯,諸葛巡徑直去了三弟軍帳,打算與三弟一起過夜。

進入帳中,諸葛巡見黃祖正與三弟交談。

“見過黃公。”諸葛巡躬身一禮。

“子謙呐,快坐過來,我與孔明正在看皖口之戰了。”黃祖笑道。

諸葛巡走過,黃祖突然想起陳武,於是又問:“那陳武如何了?”

諸葛巡抿嘴一笑,先看看黃祖,再看看諸葛亮。

“不枉三弟將他帶回,陳武日後,便也是我等同僚了。”

黃祖麵露詫異,“他真願降?子謙你是如何勸動這個死腦筋的?”

諸葛巡想了想,“大概是為了夢想吧”

黃祖眉頭一蹙,不太理解,或許諸葛巡應該說初衷與抱負。

諸葛亮也笑著附和,“黃公,亮就說,兄長定會不負所望。”

黃祖邊笑邊搖頭,無奈又高興,“碰上你們兄弟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