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陳武歸心(1 / 2)

《三國:克複中原》全本免費閱讀

諸葛巡笑著道:“為主公敢戰死戰,為同僚兩肋插刀,自然可稱忠義,不過子烈將軍可曾想過,我等到底是在為誰而生,為誰而戰。”

陳武默然,靜靜聽著。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子烈也不想想,這大亂世道,活到今日多不容易,昔日徐州大亂,巡舉家遷往荊州,路上也多次遇險,差點就不能和子烈相見了。”

聽諸葛巡打趣式地說著,陳武一邊較為放鬆,一邊感同身受,也自嘲般地附和一句。

“我這一身傷,活著是挺不容易的。”

但諸葛巡話題一轉,馬上說到了正題。

“子烈將軍追隨孫策,是為了什麼呢?是覺得他能為廬江止戈平亂,還是說一統江東淮南,更甚者,再成為另一個袁術,讓將軍也當一當開國大將,是這樣嗎?”

陳武一愣,是這樣嗎?

好像是,好像也不全是。

他希望孫策能改變廬江的現狀,也希望跟隨孫策成就一番大業,但這個“大業”,在陳武心中,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就好比孫策已經統一了江東,已經算是豐功偉業了。

但被諸葛巡這麼一點出,甚至引向了袁術那般登基稱帝的結局,算是終極霸業了吧。

然而陳武心中是排斥的。

正是這種排斥,開始讓陳武質疑自己過去的選擇。

然後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與矛盾,神情糾結又茫然。

諸葛巡見狀,心中有數,於是開口道:“子烈將軍義薄雲天,願意為廬江百姓伸張大義,已是難能可貴,但是——”

諸葛巡話鋒一轉,陳武認真地聽著,但是後麵,通常是真正想表達的東西。

“想為自己,為鄉裡百姓做點事,並不一定要效忠於誰,若一定要說一個,那也隻有這江山社稷,值得我們效忠。”

陳武露出一個“道理誰都懂”的表情,大抵就是說漢室腐朽衰微,不值得,沒救了,雲雲。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難道諸葛府君要聽命於曹操?”陳武反問。

“子烈將軍,巡再重申一遍,是忠於社稷,而非天子。”

陳武麵露訝異,沒想到諸葛巡會說出如此離經叛道的話。

效不效忠,大家心裡有數,也不會有人把不效忠掛在嘴上。

不過陳武隻是詫異,想不到諸葛巡這個士家子弟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也對劉氏江山也沒什麼歸屬感,所以覺得沒什麼。

“府君倒是直率。”

“天子代掌江山,但天子是人,是人就會犯錯,想想桓帝靈帝,如何不叫人惋惜,再看看眼下董卓亂政後的朝廷,早已形同虛設,值此危難之際,才需我等有誌之士挺身而出,子烈將軍以為何如?”

陳武像是聽到了大學問一般,又覺得通俗易懂,於是認同地點點頭。

“府君說得有理,這亂世,如何得休?”

諸葛巡眸光一亮,“先治章陵,再治淮汝,如今巡身在廬江,便是為為止戈平亂,恢複生產,以足百姓溫飽,這亂世,難道不是一縣一縣,一郡一郡去平息的嗎?”

陳武怔怔地看著諸葛巡,略有詫異地問了一句:“府君攻打廬江,難道不是為了劉表奪地盤?”

諸葛巡板起一張臉,“劉表讓我治章陵,守南陽,乃是為禦曹操,如今袁曹激戰正酣,我這才得閒前來平亂的,不過呀……”

諸葛巡湊近陳武,放低聲音,“名義上,還是劉使君的,不過我與他有約定,我出兵是為平亂,恢複民生,若是順利,名歸使君,利歸百姓。”

“名利皆分了,那府君自己呢?”

“我自己當然是名利雙收呀。”諸葛巡不假思索道。

陳武再度一愣,旋即朗聲一笑。

與諸葛巡說話,坦率又真誠,當真有趣的緊。

“如何,如此名利雙收之法,子烈將軍可有意乎?”諸葛巡問。

麵對抉擇,陳武再度猶疑了。

“生而為人,當頂天立地,上為黎民社稷,下為自己,如此而已,彆的都是扯淡,子烈你說是也不是。”

陳武麵有難色,但心中很難不認同諸葛巡的話,擠出一句。

“府君之言,令陳某撥雲見日,今日得見府君,真乃生平幸事,縱是死,也可瞑目了。”

“呸呸呸,廬江已經死了夠多人了,子烈若無意於自身名利,且無心為廬江百姓出力,就自己尋個地方生兒育女躬耕老死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