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好狡猾的諸葛(1 / 2)

《三國:克複中原》全本免費閱讀

龔襲的話引起了陳武極大的興趣,問話的同時,手中戰刀也不自覺地垂下。

龔襲輕歎一聲,“如何能知,橫豎是個死,不過是些陣亡數字而已,連老卒屍骸都是諸葛府君斂收的。”

陳武聽著,怔在原地,雙手輕輕顫著。

不知是因為用力過猛導致的,還是心緒震顫導致的。

聽龔襲的話,好似他與一眾親衛的屍骸,也是諸葛府君來斂收的。

這何其的諷刺啊。

見陳武遲疑間,黃祖牙旗已至。

這次不是虛晃一槍,而是真正的黃祖座輦到了。

張虎與文聘自動讓開至一邊,黃祖與諸葛亮掀簾而出,一起望向戰陣重圍中的陳武將士。

如此包圍,又負傷力竭,已是徹底的死地。

黃祖眸光微眯,審視陳武的數息時間內,張虎已將事情大致講清。

黃祖對陳武沒什麼好感,即便他驍勇善戰,也不可能接受他的投效,

因為陳武手上沾染了太多江夏軍民的鮮血,黃祖能接受,他的部屬也不會接受。

因為話題說到了諸葛巡,黃祖一瞥諸葛亮。

“賢婿,子謙真的說過這些話?”

諸葛亮點點頭,“確實說過,黃公,若能勸降陳武,於江東而言,不止是少一驍將,更在於對其人心士氣是一重大打擊,其意義,大大高於斬殺他。”

黃祖眸光一亮,諸葛亮一句話,就說服了黃祖,他又想到了賀齊,就打算交給諸葛亮處置。

“賢婿,陳武也由你處置吧。”

諸葛亮剛欲拱手表示謝過,不過兩人本就並肩站著,直接被黃祖按了下去。

兩人對視一眼,心照不宣。

諸葛亮上前一步,直接對陳武開口。

“陳子烈,吾名諸葛亮,乃章陵太守諸葛巡之弟。”

陳武稍稍將目光偏移,從黃祖身上轉到了諸葛亮身上。

果然,這果然是章陵軍與江夏軍布設的陷阱,還是阿蒙看得明白一些。

見諸葛亮主動打招呼,陳武也不好悶著,於是彆過刀,朝諸葛亮一拱手。

“吾與兄征戰廬江各處時,常感著廬江男兒多尚武風,身上皆有著一股躁勁與果決,且視死如歸,今觀陳子烈,真乃其中翹楚,可堪表率。”

“反之,尚武之風過盛,人皆好勇鬥狠,拉幫結派,不事生產,一路走來,吾與兄觀廬江坐擁良田,卻荒蕪薄收,百姓困苦,子烈將軍是廬江人,可知為何如此?”

陳武聽著聽著,前幾句誇他們廬江人的話,他還挺認同的,但是後麵這些,他不懂諸葛亮為何要說這些。

於是陳武搖搖頭,如實說道:“不知,也沒在意。”

諸葛亮看著陳武,陳武回話太快,像是為了反駁而反駁,根本沒有過腦子。

諸葛亮想著陳武的出身,他心中應該還是有大義之感的,若一個廬江本地的將軍,能加入到兄長的大業中的話,日後或能保衛廬江,乃至整個淮南。

諸葛亮打算再爭取一下。

“子烈將軍豪俠出身,曾助鄉裡除賊禦寇,然先有廬江各勢力各自為戰,後有袁術禍亂淮南,以致廬江百姓民生凋敝。”

“如今吾兄助廬江禦災平亂,蓼縣宋氏,原本偏居一隅,聞吾兄之名而舉族相投,還有七星軍伍登,結寨十年,陸康袁術孫策皆不能令其屈服,吾兄到了,伍登率眾歸附,還籍成民,子烈將軍,廬江一切皆在向好,難道你無意於此嗎?”

陳武默然,他不知道為什麼兩軍陣前,諸葛亮怎麼跟他繞起瞌來了,但若他所言屬實的話,他喜聞樂見於廬江變好。

不對,想到先前龔襲的毒誓,那諸葛亮說的,基本也屬實了。

諸葛亮的話,喚起了陳武的一些早前記憶,五六年前的淮南,確實是諸多勢力各立山頭的狀態,而袁術的到來,更是給淮南百姓平添災難。

直到孫策欲脫離袁術,展露雄心之時,陳武才率眾前去遞帖求見,後隨孫策渡江征戰。

征服江東後,陳武被派到廬江尋陽,一方麵震懾廬江各個山頭,另一方麵則是抵禦江夏黃祖。

未曾想,孫策早亡,至死也沒有讓陳武看見廬江一統。

然而或許是天意,孫策死了不到一年,有個叫諸葛巡的,從八竿子打不著的章陵,跨過了汝南,來到了廬江。

後來的事,傳聞也好,軍報也罷,加上方才龔襲與諸葛亮的介紹,陳武已經明白七七八八。

程普戰敗,韓當戰死,周瑜黃蓋敗退,陳武突然釋然了,麵對這樣的對手,似乎自己輸得也不冤。

陳武抬眸看著諸葛亮,姿容俊偉,儀表堂堂,不由想到當初的自己,也是十裡八鄉的俊後生。

當初相中孫策,除了其雄心壯誌外,陳武還覺得孫策長得很俊朗。

輾轉數年,可惜,自己餐風飲露,久曆疆場,未到三十,就已滿麵滄桑,臉上還帶著刀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