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72章太倉碼頭(2 / 2)

“我愈發好奇南居士接下來會何點評北客的文章了。”

“我亦在盼著南居士的詳細解析。”

有了解析,才能更好理解、吸收北客文章的精髓。

因由此,崇文文社的名在南直隸各府、各州漲了分。

……

……

江南二三月,草與水同色。百姓忙於育秧苗、翻耕水田。

經整個冬日的翻修,太倉州靠東的那個商用碼頭已非荒草雜生、亂石堆砌,今初見成效,有了碼頭的雛形。

長長數裡長的海岸,以粗石砌築石駁岸,在碼頭外淺灘處壘滿沙袋以防浪潮,護碼頭內風平浪靜。裡就是一個天然良港。

為了方便船隻傾卸貨,一條直入海港的長堤被重清理出來,鋪青磚石階。日後,船隻的貨將由條長堤源源不斷輸往太倉州內,經太倉州轉運至大慶朝各地。

岸有一大塊的空地,裴少淮建議父親一部分修建府衙、裡鋪,用於衙役民壯駐守,另一部分則修建一排排的商鋪,隻需碼頭熱鬨起來,商人們然就會聞訊而來,租房做生意。

不,值春耕,隻能暫且停工,農忙之後再計較。

三月下旬,朝廷下旨,數個臨海州縣準許開海,太倉州在此列。

鎮海衛原以為裴秉元修建碼頭是為了和他們爭搶漕運,爭搶水道運糧的差,屢屢嘲諷裴秉元不量力——漕運屬兵家大,然隻可能握在衛所手裡,裴秉元爭無用。

大慶朝可少有由府衙、州衙掌控水道運糧之。

誰成想,裴秉元意圖根不在漕運,而在海運。是鎮海衛消息閉塞,眼界小了。

等鎮海衛知消息之後,終於明白州衙為何大費周章去修建一個廢棄的商用碼頭,為已晚。彼,裴秉元已牢牢控住個廢棄碼頭。

不僅裴秉元,蘇州府知府、江南巡撫還有戶部,都有插手此。鎮海衛豈敢動甚麼手腳?

……

太倉州百姓們聽聞碼頭可以帶來揚州一般的繁榮,士大漲,春耕後馬投入修建碼頭。

裴秉元應允老百姓,修建碼頭可抵徭役,每戶多出人手則可視工折算為糧食,抵消年底的稅例。

隨後是製定碼頭抽取稅之策,裴秉元、裴少淮父子數次前往鄒府,請教鄒閣老。

鄒閣老由戶部尚書入閣,是方麵的大家。

鄒閣老知曉裴家父子來意後,十分高興,傾囊相授,言道:“商賈不怕稅例,最怕稅例不明,怕辛苦一場不準通行。裴知州若想製定稅之策,可從以下著手。”

“其一,貨分類。商船南洋滿載而歸,船為何?寶石個頭雖小,利潤最大,抽取稅例然不可少。糧食不易海運,商人少做此類生意,然則糧食利國利民,抽取稅例應降低以鼓勵商賈購入糧食。此外有香料、器械、木材等等,不可勝數,裴知州恐怕要細分。”

“其二,估價許。估價愈高,抽取稅例然愈多,估價愈少,稅例愈少……估價之究竟是以何為標準?此倒不難,隻堪彙總各地價相比較,取其中值為妥。”

“其三,抽例成。此最為鍵,我不必多言,想來裴知州有己的主意。”

“……”隨後就細節說了許多。

裴少淮前世並未研習相專業,隻知曉規範稅例之策十分重要,卻不知曉該何製定。

是個很好的曆實習的機會,裴少淮聽入神,收獲匪淺。

月餘,裴秉元製定好初稿,呈禮部審閱,再由聖定奪。

朝廷雖還未頒布下來,然則太倉州按規抽利的名聲已經傳了出去,不少船商紛紛前來打聽,若當真此,他們下回出海回來,就在太倉州靠岸了。

……

……

轉眼間,竹姐兒出宮已經數月。春日裡,樊園遊春,蓮姐兒、英姐兒特地拉竹姐兒一同去頑。

竹姐兒婉拒了,言道:“我省姐姐妹妹的好意,隻是眼下我意不在此,即便是去了,不見有甚麼興致。”

笑道:“再說了,段日,門的媒婆就沒曾停……姐姐妹妹有日去樊園,不先替我挑選挑選些罷。”

竹姐兒身就出色,有父親功勞、弟弟功名加持,確實有不少人家盯著門親。用一個次子或是庶子,娶一個有的兒媳,結一個潛力門第,門親怎麼算都不虧。

皇後賜給她郊外的百畝水田,其實就是一個小莊子,隻有十戶人家。春耕在即,日,莊頭送來曆年糧收賬,請竹姐兒目。

厚厚數,竹姐兒是挑著翻看的。

莊頭見竹姐兒此舉,低頭掩住暗喜。

誰料竹姐兒端起茶盞喝茶,眼都沒抬,緩緩道:“梁莊頭拿樣的賬目糊弄我,是覺我看不懂賬目,還是覺己在官莊任,吃定我不敢動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