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談故解疑(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7146 字 2024-04-17

這一天的天氣特彆好。

雖然是冬季,可天空晴朗可喜。

眾人來的又是時候,正是十點來鐘,霜氣散儘,日光很暖。

小西北風還那麼的爽利,使人覺得既暖和又舒服。

所以允泰一家是一一逛過宅院,又看過了花園子,就像逛公園似的過足了眼癮。

一個多小時之後,才在王蘊琳母子的陪伴下,順溪而上穿過果林來到四進院正房,來與單先生相會。

這裡是住宅院落後半部位置,單先生父女暫時充作工作室。

屋裡既有工具,也有大量的圖紙書籍。

最顯眼的是屋子居中擺的“燙樣”,麵積足有兩平米。

通過這東西,足不出戶,大家便可將微縮版的完顏舊宅儘覽無疑。

(注:燙樣,就是立體模型,是我國古建築特有的產物。因為需要熨燙,所以稱燙樣。)

而允泰因洪衍文婚宴與單先生鄰桌,主動敬過酒也攀談過,還能認得。

此時這一相見,他都未容洪衍武給引薦。

就帶著無限的欣喜和感激,自己主動領著妻小上前致謝。

並讓兆慶呈上專門準備的禮物——兩方民間收來的古章。

由此可知,他是多麼的滿意了。

而作為從事技術工種的匠師而言,最得意的,當然就是獲得旁人的肯定。

單先生情知自己的小愛好必然是洪衍武透露無疑,由此也可感知允泰的重視與誠意。

同樣是頗感欣慰,很有一種貨遇識家的快樂。

於是推辭不過,便收了禮物。

跟著幾句話下來,屋內的氣氛變得相當熱鬨和融洽。

而就在眾人落作之時,洪衍武幫著單香筠已經給幾位長者呈上茶來。

這時也就到了該談正事的時候了。

或許是所有行業的通病,真精技藝者都不耐煩客套。

單先生直接開門見山的說了想詢問之事。

他聲稱自己早已久慕李笠翁(李漁)疊石建造的半畝園的大名。

很想親眼看一看園中亭台樓榭、溪橋曲徑的清幽景色,和完顏家聞名於後世的“嫏嬛妙境書屋”,可惜一直沒有這個機會。

沒想到盼了半輩子,竟然有一天能親手來複原這座園林,這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但難點就在於,這座園林經由完顏家曆代擴建與豐富,已經越發複雜和奢華了。

偏偏後來還遭到了破壞性的改建。

在他接手時,花園部分很大麵積已被填平蓋了廠房,還原難度極高。

雖然“半畝園”的一代主人完顏麟慶,留下的《半畝園記》和《鴻雪因緣圖記》中,尚有“半畝園”的全景圖和局部圖。

但憑借於此,也隻能知道布局和比例。

而許多關鍵的細處,就需要允泰和王蘊琳指點明示了。

說到這裡,單先生就讓單香筠取來一些圖本,那都是他已經整理和羅列好的資料。

然後他對著燙樣一一展開,同時提出了問題。

首先就是二進院裡的戲樓。

單先生說,這座戲樓雖然規模比宮裡的漱芳齋要小得多,更比不上寧壽宮的暢音閣。

但前台後台、上下場門,一切均按比例搭蓋。

飛簷立柱、彩畫合璽,無一不極儘講究。

特彆是頭頂那個木雕的藻井,由一塊塊梨花木雕成,層層向裡收縮,應該為的是攏音。

同時又有五隻飛翔的蝙蝠環繞著中心位置飛舞。

這樣的新奇精致,在京城絕無僅有。

可偏偏中心頂珠的位置卻是空的。

看遺留痕跡,原物又不似是頂珠,他搞不清到底是什麼。

另外,根據清朝典製,九間堂殿為天子所有,七間而為王爺,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拱藻井。

那麼如按正理來講,完顏家是不能有這樣的藻井戲樓的。

對此,他一樣感到迷惑。

允泰很快做了回答。

他說家中戲樓那個藻井實為大內戴頂子的走工所鑿,原是為宮裡所備。

後來宮裡沒錢修,這個藻井就一直仍在了營造廠作坊裡。

是他一眼看重買了來,想的是母親愛戲,專為其母修一個為玩樂而建的戲台。

由於當時已經是“袁大頭”當政了。

戲樓既不是什麼正經建築,遜帝也不會再追究,所以蓋也就蓋了。

而藻井之下的五蝠環繞的中心,確實原非頂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