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他從逃亡到京的白俄貴族手裡買下的一盞鎏金琉璃燈。
花了五百大洋,據說是從冬宮帶來的東西
如今既以無蹤,便用頂珠代替也可。
聽了這番解釋,單先生豁然開朗,不過也因此又追問了一事。
他說看那半畝園的最後麵的“嫏嬛妙境書屋”。
三間軒式建築,包括一帶圍牆,用的皆是綠色琉璃瓦。
這同樣存在僭越禮製的問題。
而據他所知,完顏家可算是八旗貴族裡的藏書大家。
這“嫏嬛妙境書屋”完顏麟慶,希望子孫世守藏書,依晉朝人張華夢遊嫏嬛仙境的典故而建。
至嘉慶、道光年,軒內便有藏書八萬五千卷,且有書目傳世。
卻不知是從何時用得綠琉璃瓦,這又為何故?
沒想到這個問題倒把允泰問住了,他細思良久也沒個著落。
倒是王蘊琳想了一陣說,自己曾聽聞母親談及清朝曆代皇帝對金朝皇族後裔的優容與厚待。
特彆是嘉慶年間,由於阿哥皇子經常來完顏家“嫏嬛妙境”觀書。
因此出於對完顏氏的籠絡和對於文化的崇敬,嘉慶帝下旨特許完顏家書屋鋪設綠色琉璃瓦。
綠色的琉璃瓦象征春和日麗,萬物昭蘇。
裝上以後格外素雅大方,也更富文化氣息。
正因為與書屋景色相融甚佳,完顏家便一直留用至今。
這話說完,單先生不由再次點頭。
“這就對上了,綠色琉璃瓦應用的最典型的古建群就是阿哥所,那是供皇子皇孫居住的地方。您這麼一說,我也就明白了。”
再往下,所談論的話題更讓人大開眼界,也更讓人覺得有趣。
因為無論單先生問起花園裡“玲瓏池館”裡已經被拆除的庭閣樣式。
還是跟據允泰和王蘊琳共同回憶,通過“燙樣”指正兩個小院的舊景格局有誤。
竟然都能從《紅樓夢》裡找到近似之景,和曹雪芹搭上關係。
敢情像《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寫到一座滴翠亭。
書中雲,“這亭子四麵俱是遊廊曲欄,蓋在池中水上,四麵雕鏤槅子,糊著紙。”
便是仿借完顏家的“玲瓏池館”的樣式。
此亭原是由其遠祖完顏崇實所造,亭子就是位於水池中央,四麵設遊廊。
而另外兩處,一是花園裡作為休憩小所的一各偏院。
那裡原本是存有大片品質尚佳的綠竹,而且還豎立了一座石牌坊。
上麵刻著成親王永瑆所書“瀟湘小影”四字。
現在那裡被蓋了房子,一半的竹子和石牌坊都被移走了。
而在《紅樓夢》中,黛玉所居庭院名為瀟湘館,也以竹子著稱。
而且黛玉彆號為“瀟湘妃子”。
這也應是曹雪芹以此處為鑒,描繪在了書中。
還有一處是“海棠吟社”,那又是麟慶新造,位於前院西部。
麵東而立,與曝畫廊共同組成了一個小三合院。
院子中央種了兩株海棠,院北的牆上,開了一個月牙形的偃月門。
《紅樓夢》中寶玉所住的怡紅院的“怡紅”二字就源自院中的一株海棠。
後來賈芸又送了兩盆白海棠,探春發起詩社,定名為“海棠社”。
這與“海棠吟社”隻有一字之差,同樣是借鑒了完顏家的景象院貌。
這番討論結束,單先生不由因曆史的真相而發出感慨。
說現如今紅學界和園林界一直熱衷於討論大觀園的原型。
卻沒人會想到,真正的原型,有很多已經被不知不覺中糟蹋掉了。
幸好“半畝園”,還算是大致無恙的保存下來。
否則這樣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園林,如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化為殘垣。
那將是極為讓人心痛,難以彌補的遺憾。
為此,他必將全力以赴,加倍精心把這所園林修葺如初。
而允泰聽聞此言,也格外激動起來。
竟讓兆慶代其施以大禮,以感謝單先生的恩德。
卻沒想到單先生趕緊攙扶,連說不敢當。
隨後又笑談一句。
“其實真正的功勞還得歸屬小武。要沒有這位大財東的鼎力支持,咱們無論誰也沒轍,隻能看著乾著急……”
這下好,幾乎全屋的人一起稱是,大家都笑了起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