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武吃(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9661 字 2024-04-17

和公家一樣,洪家自己的買賣也是紅紅火火。

甚至從某種角度來說,還更加有聲有色啊。

像洪祿承辦的“大酒缸”吧,因為開業時間尚短,到春節前才不過四個月。

店裡夥計們大多為了省路費,都沒有回家過年。

所以洪家的“大酒缸”連三十算上,實際上年前到年後也就歇了四天。

可就這麼幾天,楞是把酒客們給憋壞了,好多人就盼著能早點開門營業呢。

初二初三的時候,老有人過來轉悠,打聽。

為什麼?

一是嘴吃刁了,“洪記”的酒菜兒好啊。

那是精心製作,樣樣幾乎都有門道的。

比如乾果炒貨類吧,幾乎全是出自“崩豆丁”的手藝。

為了掙點外快,老丁可是把過去的手藝全給撿起來了。

他的蘭花豆,椒鹽雜拌兒,炒花生,不但又香又脆,佐料也有獨特的秘方。

都是讓人一吃就放不下手的零嘴兒。

還有茶食糕點類呢。

玫瑰棗兒、花生蘸、酥糖,外加爛肉麵那又都是李福拿手的。

想想看,“衍美樓”的特色茶食,過去那是什麼人吃的?

能在這兒嘗著,那真得說是附近居民的福氣。

至於涼拌冷葷,蔥炮羊肉,那又是受“張大勺”指點過的,就更得說是造化了。

光靠花椒糖水來提香這一樣簡單的訣竅,就能讓大多數酒客品過後豎大拇哥的了。

再比如說這小酥魚吧。

這看似普通,卻又需要點手藝的酒菜,真按“張大勺”的法子弄出來,簡直讓人念念不忘啊。

敢情他的獨門法子是用砂鍋做。

選寸許的小鯽瓜子,拾掇乾淨,放入砂鍋。

然後蔥薑蒜、花椒大料、小茴香、白糖、醋、醬油、料酒等十幾味佐料下進去。

先旺火半小時,再換微火煨,等快熟了才能放鹽。

這樣做出來的小酥魚是真酥啊,連魚刺都不用挑,直接入口,味道鮮美至極。

所以節前,光這道小菜兒,就有不少人為了充斥年菜內容,特意來訂的。

可惜沒這麼多原材料,洪老爺子也沒辦法,至少推了得有二十幾位呢。

二來呢,除了酒菜味兒好,洪家的酒也好啊。

彆看和彆的地兒一樣,都是牛欄山和大北窯倆酒廠拉來的散酒。

可“洪記”不兌水,存在大缸裡,讓這酒自然這麼窖著。

酒的味兒就正,就夠勁。

再加上酒提子打酒,酒嗉子、粗瓷杯盛酒,火爐上熱酒的開水老這麼咕嘟著。

這些家夥什,連酒香、水汽、霧氣,就能無形中把酒的滋味提上一個檔次。

真的是還未喝酒呢,人已微醺。

三呢,酒館不但酒厚,人情更厚啊。

洪祿承這個掌櫃的既風趣又懂經營。

通過抽喜簽和設“武酒台”的辦法。

不但促進了消費,增加了娛樂性,還把老酒客們都捏鼓成了誌同道合的酒友。

於是大夥兒來這兒連喝帶聊,天南海北什麼社會新聞都能交流。

哪怕真要碰上有哪桌兒年輕人喝多了“鬨酒炸”。

酒客們都能自覺聯合一氣,規勸、開導,把矛盾化解,場麵壓下來的。

在這兒就不大可能出現喝多了鬨事的。

而且誰都難免有個忘性。

常來的回頭客,真要出門忘了帶錢,也不至於白跑一趟,隻要跟櫃上說句“先掛著”。

該喝喝,該聊聊,喝完吃完您就走您的,回頭再來結賬即可。

那不用說,像這樣熱熱鬨鬨、和和氣氣的氛圍,可遠不是家裡的飯桌上枯坐喝冷酒能比的。

所以這一切都是這“大酒缸”勾人的地方,比“西式酒吧”更有意思。

彆說附近好幾天街的老爺們喝酒就認這兒,哪怕人滿了,硬擠、站著,也要在這兒喝。

甚至口口相授下,這“大酒缸”的名聲都傳到南橫街、南櫻桃園、黑窯廠和虎坊橋去了。

不乏有人從遠處專程前來見識、領略的。

這麼一來,彆看開張這麼短的時間,又是小本買賣。

可年前已經演變成天天中午,晚上,外頭得排隊的情景了。

“大酒缸”外頭也不止是“烤白薯”了,又招來了一個賣“芸豆餅”和“爛蠶豆”的。

另外老爺子年前一盤賬呢,居然也掙了六千多塊了。

這才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為此,每個夥計額外都給了一百塊紅包,李福五百。

上上下下高高興興,這多有成就感!

但這還不是老爺子全部的本事呢。

有的時候都不是刻意為之,恨不得手指縫一漏,就是一個掙錢的法子。

就比如說吧,春節公假最後一天。

洪祿承、李福、洪衍武、陳力泉外帶小洪鈞,以及幾個夥計。

一起動手把店鋪收拾好了,然後得一起吃一頓“開工飯”啊。

洪祿承和李福一合計,說乾脆吃烤肉得了。

快,解饞,省事兒。

年輕人又都是大小夥子,吃這個正好。

於是他們就發動年輕人們齊動手,在萬壽西宮的鬆林裡撿鬆塔。

同時又讓方丙生去買了五斤牛肉,然後和店裡存的羊肉一起片了,用“炮羊肉”的調料醃製。

跟著還在後院兒裡放了個鐵爐子。

用木柴燒上旺火,架了個純鐵條的“土炙子”,說是要現烤現吃。

最絕的,是大家夥兒用的筷子可不是一般的玩意。

居然是拆開了一個“箭竹”做的鍋拍,用拆下來的江葦杆兒當筷子用。

這景兒彆說其他人看得瞠目結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