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衍武和水清一直儘心儘力,幫著忙和晚上七點多鐘,店夥開飯的時間。
儘管洪祿承隨後表現得有點不近人情,聲稱工作餐隻有店夥才能吃,堅持要他們回家吃飯。
但洪衍武和水清對老爺子的崇拜,卻沒有因為饑腸轆轆的空腹而歸消散掉,反而把這種心悅誠服一直帶回了家裡。
直到倆人晚上洗漱完了並頭躺在床上,還在聊今天彼此的感受呢。
不為彆的,關鍵是他們在老爺子的小店越待吧,意外的發現和收獲就越多。
那一係列的所見所聞就跟壓縮餅乾似的,內涵十足。
越聊越讓人琢磨,越想越耐尋味。
比如說像後來水清洗手的時候,她就發現店裡的兩個臉盆架都有個特彆之處。
盆架前麵吧,居然都靠著一塊一米長,二尺寬的灰漆木板。
那板子的頂端還不是平直的,而是橫向成凹圓形。
這個玩意,讓她琢磨了半天也沒明白。
還是方丙生發現她的好奇,告訴她該怎麼用的。
原來啊,這是洪祿承專門讓洪衍爭給做的。
是為了讓夥計們洗臉時候用板子擋住下身用的。
因為板子斜度正好靠在下腹的位置,這就可以避免汙水濺到褲腳或鞋上麵。
否則就會顯得不乾淨,讓顧客看見了膩歪。
彆說,用臉盆架就是會有這樣的困擾,幾乎所有人都避免不了。
水清當時這麼一聽,整個醍醐灌頂啊。
一試之下,立刻情不自禁的讚了一聲。
“這可真夠洋的,太高明了。”
這說明什麼啊?
說明人的思維盲點很多。但其實任何事都有能提高和改進的餘地,而且往往是從小處開始的。
關鍵是願不願,想不想,能不能踏踏實實去做的問題。
對老爺子在做買賣上下的這份心思,她隻能五體投地。
此外,還有店裡的規矩和店夥的待遇。
那都是以公告形式,公然貼在後廚門外的,以便店夥們學習和遵守。
水清仔仔細細的讀了一遍,那個驚訝就更彆提了。
因為洪衍武給服務公司定的規矩已經很細致入微了,仍舊比不上老爺子這個。
那實在是太細了,也太嚴了。
幾乎精細到了一舉一動,嚴苛到了連生活方式都要乾涉的地步。
上班時間不許抽煙、不許喝酒,任何時候不許賭博、不許夜不歸宿。
每周二統一剃頭洗澡,隻能留平頭和寸頭。
甚至去外麵自己花錢買任何東西回來,都必須得經說明簽字才可。
就連吃飯也被條條框框的規矩管著。
由專人負責派飯,吃飯時候不許交談。
桌上還得有布碟,在碟子上還得有兩種筷子。
一雙黑烏木,一雙骨質的。
烏木是夾菜放在碟子裡用的,骨質是自己吃的。
店裡還明文規定,如無請假,店夥不能自行在外用餐。
此外,就連洪祿承自己都算上,無論是誰,在店裡都吃一樣的飯菜。
誰都沒有例外和特殊待遇。
這樣的要求,其實真的有些苛刻了。
要是國營廠,連領導帶職工,恐怕誰都難做到。
或許隻有部隊,才有可能。
可反過來說,店裡的待遇也是出奇的好。
店夥除了說好的工資,年底視情況而定,每人有不同的紅利。
而且包吃、包住、包穿衣、包剃頭、包洗澡以外,每逢初一和十五,還有夥食改善,吃犒賞。
大致標準是由平時的兩葷一素一湯,變成了三葷三素的時令菜,外加打鹵麵或炸醬麵。
這在京城叫炒菜麵。
但最絕的是居然還有零食供應。
寫明了每周日晚飯後,由店鋪外購的應時小吃,每人一份。
這樣的規矩可實在太讓人難以想象了。
彆說私人企業了,哪個國營單位,也沒有這個。
所以水清回來之後一直犯思量。
這私營買賣的老規矩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是不是有點定得過頭了呢?
然後除了琢磨這些辦法裡,有那樣可以移用到“北極熊”服務公司去之外。
就是琢磨怎麼才能讓自己的職工不打折扣地照做上了。
至於洪衍武呢,他的感受也和水清差不多。
隻是由於自身的職業特性,他的關注點更多放在了後廚的事兒上了。
像今天在廚房裡呢,通過李福的介紹,他又了解到了一些“大酒缸”裡的道道兒。
這才知道,敢情就連老爺子定的三樣主食不是隨便來的。
讓人砌好的灶頭更是有特彆講究的,蘊含著隻有內行人才懂得的妙處。
實際上據李福所說啊,其實京城的“大酒缸”就應該是純喝酒的地兒。
向來隻提供現成的酒菜,一律是不動炒鍋的,更不賣飯。
這是因為小本經營,限製住了它的經營內容。
如果不動灶火,就可以不用廚師,省煤省地兒省人工,跟今天開火鍋店的優勢差不多。
可這行裡也有例外,那就是山西人開的“大酒缸”。
在舊京,山西人在京城酒業的批發業務上參與度很深。
後來有人見“大酒缸”掙錢,索性就批發零售一起抓了,自己也開了“大酒缸”。
要知道,山西人對於飲食的態度又相當質樸,與他們的勤儉一樣全國知名。
他們往往可以在一年裡,有多半年的工夫吃麵食。
這樣呢,有時候酒客趕上老板夥計吃飯的時候,就能順帶叫上一碗“刀削麵”填填肚子。
想想吧,酒後就著大瓣蒜,來一碗熱乎乎的刀削麵舒坦不舒坦?
尤其勝在物美價廉。
於是這麵大受歡迎,一個人吃了說好,彆人也要。
慢慢的,提供“刀削麵”,就逐漸成了山西“大酒缸”獨有的經營特色了。
當然了,其他“大酒缸”也得有辦法滿足客人連吃帶喝的要求啊。
否則那買賣不就都全讓“老西兒”們搶走了嗎?
事實上,雖然其他人做刀削麵比不上山西人,可人家也有自己的辦法。
那就是靠店門口的小販們來支應幫襯了。
過去有個通例,“大酒缸”門口是不攆小販的。
到了傍晚,隻要一掛上燈,推車挑擔的小販就會不請自來了。
扒糕、灌腸、餛飩、包子、燒餅、燙麵餃兒、豬頭肉、鹵煮火燒……
自發的就能形成一個小吃夜市,是既做往來行人生意,也兼顧酒館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