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風水寶地(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8337 字 2024-04-17

有關夜市的事兒至此可沒有完全結束。

因為壞事去了又來了好事。

一塊早就被洪衍武惦記上的風水寶地也要招個體工商戶來擺攤了。

那就是京城著名的“東華門夜市”。

說起這個這東起王府井北口,西到南河沿北口,全長三百多米,占據了東華門大街道路路麵的北半部分的夜市,可絕對不一般。

因為它同時具有好幾個“京城第一”。

比如說是京城第一家在馬路上開辦夜市,又比如說是京城規模最大的夜市,再比如說是京城首家以“夜市”掛名的小吃街,而且它還是京城保留時間最長久的夜市。

直到洪衍武穿越前,這裡還是生意興隆,熱火朝天的呢。

(2016年關閉)

而這最後一條,恰恰得益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就因為靠近故宮,在其他的夜市因為節假日、休息日增加,購物場所增加,逐漸消亡之後。

它卻靠著不斷增長的內外遊客數量始終保持著旺盛生命力。

那毫無疑問,這塊地界就是一個金光燦爛、叮當作響的大聚寶盆。

隻要占下來,日後都不用真的賣什麼,光收租子就能收到手抽筋兒。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最早一批在此售賣京味小吃的“土著”,一進入九十年代,就逐漸開始將攤位轉給外來經營者,開始躺著掙錢了。

這才導致經營京城地道小吃的攤位日益減少,京城人逐漸不再涉足此地。

而在2000年東華門夜市改造升級為“東華門美食坊夜市”以後,這裡已然徹底複製了“西單服裝夜市”那批“聰明人”的做法。

也正是從這一關鍵的時間點起,所有的攤主中再難尋京城本地人的身影。

於是,東華門夜市昔日所創造的聲譽不再,掛羊頭賣狗肉的年代開始了。

這裡很快變成了完全以哄騙遊客為主,專營“天南海北胡做亂賣敢吹牛大雜燴”的地方。

炸蜈蚣、炸魷魚、炸蠶蛹……稀罕物一樣接一樣登台。

賣家也不局氣了,以次充好,衛生差勁,價格跟風漲。

僅僅三串烤魷魚就敢要你40元,炒肝15元,炸灌腸10元,鹵煮18元,爆肚定價15元,其餘像炸灌腸、煎餃等小吃都在10至20元不等。

這麼說吧,聚集著八十八個小吃攤的地方,隻有二十四家在賣京城當地小吃,而且品種非常少,僅有所謂的“爆肚”、“炒肝”、“糖葫蘆”、“灌腸兒”等種類,並且還要打個引號。

於是便有人生動的把這裡調侃為“外地人懵外地人一條龍”,實在是精辟得很。

但即使如此,這裡也從沒缺過從五湖四海,七大洋五大洲而來,伸著脖子自願挨宰的“傻子”。

畢竟京城的故宮太有名了,京城的文化底蘊也太厚實了。

隻要打著“皇家”、“宮廷”、“京味”的幌子,都不用費力行騙,就有人自覺自願上當。

而且京城作為首都擁有超強的政治屬性,政府對國家級的著名景點實行補貼政策。

像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北海、景山、天壇、地壇的門票都是極為廉價的。

這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遊客們對一些旅遊欺詐行為的容忍度。

不得不說,這算是一種變相的“讓利於民”了。

總之,就衝著這條街在日後幾乎等同於京城旅遊的名片,是遊客們必到之地。

洪衍武就必然不肯放過。

實話實說,他一直就跟惦記著偷羊的狼一樣,在緊密關注著這方麵的動向。

這樣在宋國甫告知他東華門夜市已經確定即將招商的內部消息後。

他也必然像聞著鮮肉味兒一樣的興奮,緊著催促宋國甫幫他趟門路,找相關負責人拿攤位。

於是最終,在招商公告還沒貼出來的時候,一頓酒宴的桌上,洪衍武就靠拉關係走後門,在所有個體戶之前,提前預定下了五十個攤位了。

代價不過是幾瓶好酒,幾條好煙,再幫忙買一台平價的進口彩電而已。

這就是這個經濟起步的年代巴結權力的特征。

由於大部分的人都沒見過什麼大世麵。

在不違反重大原則的情況下,吃吃喝喝,送點禮物,再適當辦點私事兒就足以了。

真想多給,成千上萬的塞錢,人家還真不敢要呢。

當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洪衍武即使貪心不足,卻同樣沒可能拿到更多的攤位了。

人家也怕出事啊,就這五十個已經是極限了。

而且是兩頭和中間的地段都有,不可能全都是連著的熱門地段。

甚至人家還擔心洪衍武光占著茅坑不拉屎,因為貪心不足再把夜市給搞砸了呢。

非得讓他說出攤位拿到要怎麼辦,具體經營什麼,才敢把攤位真的批給他。

好在這一條洪衍武可有的是辦法。

他不是還身兼公職嘛,跟龐師傅他們關係又不錯。

回去就先跟大食堂這邊商量了一下,說要給大家夥找點副業乾乾,賣出去的利潤四成當租金。

這下好,立刻獲得了大家交口稱讚和滿口致謝。

一半攤位很快就被自願結合成五組的人給分了。

經營項目也很快確定下來。

肉餅、餡餅、鍋貼、糊塌子、褡褳火燒、配小米粥、棒渣粥、荷葉粥一組。

炒飯、炒麵、炒餅、炒疙瘩、燴貓耳朵配紫菜雞蛋湯是一組。

蒸餃、燙麵餃、燒麥、包子、元寶餛飩配鹹菜、豆兒粥一組。

雞湯麵、榨菜肉絲麵、芝麻醬拌麵、麻辣涼麵、炸醬麵又是一組。

最後還有一組,大家有點沒想頭了。

倒是洪衍武根據前世京城流行的“京味兒肉夾饃”,出了一個“創新”的主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