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人和(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8123 字 2024-04-17

聽洪衍武報出來要的數目,下巴差點沒掉地上。

因為老師傅還一直以為他就是要弄一輛玩兒玩兒呢。

壓根沒想到他會出手這麼大。

後來經李福一解釋,孫師傅才算真正明白了洪衍武的打算。

隻是這樣一來,老師傅又不禁感慨上了。

他說世上的事兒是有意思,轉了一個圈兒居然又繞回來了。

真沒想到造車廠都倒閉好幾十年了,今天居然又見著要買這麼多車,開車廠子的主兒了。

洪衍武聽了這話就樂。

趕緊解釋,說自己可不是想學《駱駝祥子》裡開“人和車廠”吸窮人血的劉四爺。

他要辦的買賣,是想做到真正的“人和”,目的是讓咱們自己人過上好日子。

即便洋鬼子挨了宰,讓他乖乖掏錢不說,他還得誇咱們車好,那才行。

這話挺大氣,也透著股子仁義勁兒。

孫師傅聽得高興了,便同樣一拍胸脯。

“得嘞,就衝你這話,這活兒我保證一定加倍精心,把每輛車都給你做漂亮了。我也希望你真能把外國人的外彙掙來,兌現這個願望。”

跟著還額外提醒了洪衍武一句。

“哎,對了,小夥子。你這光花錢造車還不行,最好得弄套房子,好好安置下這些車才是。因為也隻有集中起來,才能統一調配,方便修繕和使用。否則要是保養不善,毀了你的車可就不值當了。”

這話說得肯定有道理。

其實對這批車存放需要的地方,洪衍武早想到了。

他頭些日子在西安門大街和府右街中間的光明胡同,花了大價錢買下個兩進的小院兒,就準備乾這個用呢。

不過也得說,要是真開了車廠子,像其他的修繕、保養的問題,他卻真沒什麼經驗。

那既然此時聽孫師傅提起,他又覺得老師傅挺對脾氣。

便決定一事不勞二主,索性把造車和維護都交給孫師傅來負責好了。

他就提議,說乾脆孫師傅他們就在他買的小院兒做車。

造完了車呢,他願意再花每個月五十元一人的價錢,長期聘請孫師傅他們幫著管理、維護車輛。

有事兒乾活,沒事兒歇著,隻要不耽擱出車就行。

值班的人也可以換著來,不用人人日日都去。

這當然是天下掉下來的大餡餅啊,孫師傅怎麼也沒想到還有這份運氣。

自己和老兄弟們還能在洪衍武這兒,撈個這麼輕省,報酬不菲的長期差事。

於是連聲稱謝,死活留了洪衍武他們幾個,殺雞買酒的招待了一回。

就這樣,皆大歡喜。

辦車廠的地方,人手、乃至後勤和維護,統統解決了。

而且不得不說,洪衍武的最終決定明智至極,無論是造車還是維護,請就得請真正的行家。

他在諸位老師傅們身上花得這幾個錢,一點不冤枉。

因為孫師傅這幫老哥兒幾個,不但會造、會修,他們還懂行裡規矩呢。

真等他們在小院兒乾上活兒,他們時不時就會提點洪衍武,講了這一行不少的訣竅。

就比如說,他們看著洪衍武的人上車彆扭。

就主動提醒,說這三輪車夫上車和下車都必須把腳從前麵抬過去,不管後座上有沒有人。

有人是防止腳碰到客人,沒人時也是為了養成習慣。

再比如說,他們還主動告知,說有客人年紀比較大,或是比較胖的,下車時一攙扶,受外力就容易受傷。

所以車夫永遠都不要用手去攙著客人下去。

一定要彎曲手臂,用上臂給客人搭把手,讓客人自己扶著手臂下車。

還有,他們又說了,在以前,每位車夫都會必備兩樣東西。

一是毛巾,自己擦汗的。

二是拂塵,拍打後座用的。

另外,車夫即使休息,也不可以直接坐在後座上,隻能坐在左車板上,也就是客人上車時踩的那個地方。

這既是為了美觀,顯得有規矩,也是為了尊重客人。

不說彆的,大熱天的情況下,有些客人一看到滿頭大汗的車夫坐在後座上,人家就不願意坐了。

總之,這些具有實際意義的好建議,絕非外行人所能懂得或是注意到的,真讓洪衍武避免了不少很可能會犯的錯誤。

什麼是知識啊,這就是!而且實用!

還千萬彆小看這個,嫌這些規矩繁瑣。

像今天很多三輪車師傅都坐在後座上。

有的還躺著,把腳放到前麵的座椅上,看著手機。

有的翹著腿。還有的師傅直接坐在前麵的管上。

這確實是不講究極了,光看著就讓人彆扭啊。

完全可以設想一下,這樣的車,到底有沒有把本來想要坐車的客人“趕走”?

又或是他們報出的價格,會不會因此讓人覺得“黑”得過分?

這大約就叫服務意識的欠缺吧。

其實僅從這些老師傅們的話裡就能發現,“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咱們所領悟的程度遠比外國人更早,也更精致。

隻可惜,從辛亥革命起始,翻天覆地的曆史動蕩,和把傳統文化全盤歸於封建糟粕的極端化價值觀,導致了前人的經驗和知識斷代。

才會讓我們今天的年輕人不得不重新學習這一切,而且是把外國人奉為老師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