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能從善如流地聽從洪衍武的建議,從而避免了步鑫生所遭遇的這些“暗礁”。
這還真的不能不說,是他個人的一種幸運,也是“北極熊”全體職工的一種幸運。
當然,在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其實大多數能冒頭的人,都不是慫人。
即使是所謂的“幸運”,也必然需要個人擁有一定的素質和操守,才能得到、守住。
就比如楊廠長也具有一片公心的優點。
他不但嚴於律己,很能正確對待手裡的權力。
而且還是個務實的人,能夠酌情變通,並不是完全死心眼的人。
這也不是一般領導乾部所能及的。
有意思的是,如果說到和楊廠長處境比較相似的人,具備同樣福份的人,其實還有一個。
那就是洪衍武的表哥,身在龍口村的兆慶。
他們村辦工藝品廠之所以能創辦,當然也是靠了洪衍武給予幫助和指點。
而他身上的優點,卻顯然比楊廠長要多出不少。
或許真是和洪家沾親,首先兆慶和洪衍武在基因方麵就有諸多相似的地方,他也同樣生了個精明透頂的腦瓜。
要不他怎麼能做第一個進京賣雞蛋的人呢?也是第一個靠鵪鶉發財的?
其次是兆慶有個好父親。
允泰經曆過人世滄桑,肚裡又全是好東西。
他隻有這麼一個兒子,自然從下就在兆慶身上下功夫。
知識還是其次的,關鍵是為人處世的哲學,還有對政治的理解。
這就讓兆慶的心胸眼界,對人性和世界認知都非同凡響。
而且最關鍵的是,兆慶不虧是曾經考上大學的人,他自己特彆好學。
除了看過的書多,他特彆願意跟長者討教,和比自己強的人切磋。
彆的不說,每次進京他就最願意跟洪家上上下下聊天。
特彆是洪祿承和洪衍武,跟他們一聊起來就忘了時間,忘了吃飯。
哪怕是在龍口村,當上這個廠長以後,他也經常打電話跟洪衍武討論問題。
而且他還有一個很好的日常習慣。
就是每天早晨六點三十分準時收聽廣播新聞,晚七點定期收看《新聞聯播》。
此外他給圖書室訂閱的報紙,也是他飯後必不可少的消遣。
正是通過這些種種信息來源,他始終保持著對外界變化的敏銳。
這就徹底打破了他身居山村的局限,甚至擁有了自己對商業經營的領悟。
因此實際上,哪怕廠子上了正規之後,洪衍武幾乎沒為村辦廠再上過心。
兆慶憑自己,也一樣把廠子管理的井井有條,紅紅火火。
他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既懂經濟,又懂政治。
這不,這兩年在廠子裡他嚴抓質量,同時培訓人手,還買了汽車。
這就讓供給京城的貨源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越來越方便。
收入當然也是同步增長。
要說到具體的實惠,龍口村不但早成了“三轉一響”徹底齊備的村莊。
而且還成了房山第一個家家戶戶都有電視的村莊。
儘管大部分是黑白的,沒法跟“華西村”全體都是“彩電”比。
但在京郊也是首屈一指,很了不得了。
連帶著本村的年輕人們說親都容易了。
現在誰家不是可著自己心意的挑對象?
這些能說不是兆慶的功勞?
官麵兒上也一樣。
兆慶子從開始帶領村民致富的那一天起,他就高舉“集體主義”的旗幟,目標便是共同富裕。
而且通過分配製度的巧妙設計,保證村裡既沒有貧困戶,也沒有億萬富翁。
既不拉仇恨,也不擴大貧富懸殊,簡直沒有比這個更符合當下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需要了。
直至今日,他打著“搞兩條腿走路”的幌子,靠雇來的人增加農業和手工業力量。
龍口村不但有了十裡八鄉最有名、最賺錢的鄉鎮企業,也完全實現了糧食產量自給自足。
而且還捎帶手幫助周邊村子不少人脫了貧。
這怎麼能不讓縣裡的林書記時常把龍口村掛在嘴邊,引以為豪的捧為掌上明珠呢?
所以哪怕需要麵對和步鑫生比較類似的處境,可就憑兆慶的個人素質和這份聰明勁兒,也足以應對的很好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