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搶先(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472 字 2024-04-17

有意思的是,就在服務公司商店逐漸準備就緒,馬上就要開業的前夕。

“北極熊”的兄弟單位,當然也是隱隱的競爭對手——“義利食品廠”。

竟然在多種經營的業務上,搶先發了一槍。

4月20日,共和國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義利快餐廳”,在京城西單南口的西絨線胡同正式掛牌開張。

應該說,開業典禮折騰出的動靜實在不小。

敲鑼打鼓,鞭炮聲聲中,“義利”請來了市長親來剪彩,陪同的羅陽也跟著市長上了新聞照片。

西方國家駐京記者是聞訊而至,美聯社發表的電訊稿,將其比喻為“共和國改革開放的又一次進行”。

這樣一來,京城百姓看過報道後,也都蜂擁而至,爭先恐後,從京城的四麵八方趕來。

為的是品嘗漢堡包、火腿三明治,體驗一種從未有過的新鮮感。

還真彆說,當人們走進餐廳,還真沒失望。

輕音樂撲麵而來,空調機送來清新怡人的空氣。

一百五十平米的餐廳店堂步布置得典雅豪華。

右側是一排明亮的大鏡子,使得有限的空間變開闊了。

奶油色帶花紋的高級裝飾板鑲嵌在四壁和天花板上,整潔的方桌和考究的座椅井井排列。

可調節的燈光,輕曼地灑在明淨的水磨地板上,給餐廳披上了一層溫馨的色彩。

特彆是這裡還多了許多人們未曾見過的新鮮玩意。

顧客們洗完手,水池上就是一個小小的熱風機,不到一分鐘就能把手烘乾。

開票的服務員使用的是電子計算機,又快又準。

取貨處,顧客所要的食品都放在一個塑料托盤裡,端起來很方便。

而冷飲的杯子、小勺、吸管無不是一次性的……

總之,這一切在當時最為時尚的東西,讓京城的百姓開了眼。

也讓他們為能親身體會到西方現代生活方式,感到歡欣雀躍。

於是開業沒多久,“義利快餐廳”的日銷售額輕而易舉就達到了六七千元。

這以當時社會的消費水平來看,無疑是一個銷售奇跡。

不過就在新聞媒體不遺餘力的報道宣傳,社會上由此引發“西餐是否符合國人口味”,“二十元平均價位是否太過昂貴”的相關辯論的時候。

洪衍武卻對“義利快餐廳”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的營業狀況,很不以為然。

必須說清楚了,他可不是犯酸,而是看得明白。

因為儘管搶跑了好幾年,但這次“義利”在快餐領域首開先河的嘗試實在是不怎麼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義利”的“洋快餐”,本質上就是假的。

在考察過諸多國家之後,“義利”廠方最終選擇了和一個親近大陸的港商合作。

可這個港商的飲食公司實力並不怎麼樣,僅僅屬於小型公司。

自然了,所帶來的洋口味既不正宗,也沒有推陳出新的能力。

其次,是當時餐廳的裝修、燈具,以及消耗性的用品、餐具,本土企業還生產不出來。

大部分都需要進口,這就成了一個很大的資金消耗缺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