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秘訣(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613 字 2024-04-16

得此讚譽,那老太太當然高興,樂得至少年輕了十歲呢。

就連洪祿承都說,王蘊琳的拌涼菜,爆醃菜,都趕上原來衍美樓每月用一百二十大洋,專門請來做涼菜的蘇州廚子了,看來竅門就在這一勺花椒水上了。

但僅僅這兩條還不算什麼,使得洪家菜肴水準更上一層樓,功績至偉的可還有一樣呢。

什麼呀?

嗨,給肉摻水!

這句話有意思吧?

說實話,洪衍武當時乍聽這四個字兒第一感受,還以為是注水肉呢。是恨不得尋塊豆腐,一巴掌拍“張大勺”臉上去。

心裡想,還他媽大廚呢?

這“張大勺”不會黑心屠戶附體了吧?要麼就是發豬瘟了。

有病是怎麼著啊?讓我們放著好肉不吃,吃注水肉?

很明顯,這屬於找抽的說法。

可先彆急,“張大勺”要說的,當然和衛生監督部門所說的注水肉是不一樣的。他說的,其實是炒肉絲和炒肉片的秘訣。

要知道,無論作為一個廚子還是合格的家庭主婦,肉片、肉絲炒得好不好吃,都是一個基本指標。

這件事說來似乎輕巧,當年其實對技術要求頗高。

首先刀工得有點水平,要薄厚一致,不拖不連。

而後火候也很講究,下鍋時間稍微長了,就會老,要是時間不夠呢,就會有血絲。

還有用什麼樣的調料。根據肉的不同種類,部位,所放醬油,胡椒,澱粉,味精,白糖,料酒,比例都不一樣。

更不可能學現在那些以化學造詣見長的廚子,用什麼嫩肉粉。

所以,要檢驗一個廚子合格不合格,一個家庭主婦是否擅長烹飪,隻要來個小炒肉,也就全明白了。

這比做個有檔次的菜肴更準確。

因為龍蝦、帝王蟹這樣的好東西,人們本來就不常吃,何況不管怎麼做也都好吃,做得好壞其實都不顯手藝。

唯獨家常菜,口味誰都熟悉,又幾乎人人會做,自然最顯能耐。

而拿王蘊琳來舉例,儘管她已經算是家庭主婦裡的佼佼者。

但說破了,她的本事就在一個“精”字上。

無論刀工、火候、調料上都付出了常人難及的耐心與細心,以細處見功夫,潔淨而取勝。

可畢竟她不是專業廚師,有些關鍵的竅門她不懂得。

她把這些都做好了,也就是把肉片、肉絲炒得好吃,要想再稱上一個“香”字,那還屬於看得見,卻摸不著的奢望。

而經過“張大勺”幾句話,如同捅破的窗戶紙一樣的指點就不一樣了。

回來一試,竟然是量變到質變,從此她再炒的肉片、肉絲,輕而易舉成了為人稱道的拿手菜。

彆說彆人了,就連對肉一貫不大感冒的洪衍茹嘗過之後,每周從學校回家,都會主動帶回一塊兒五花肉讓媽媽炒了解饞。

至於說到這秘訣,其實特彆簡單,真諦還就在“摻水”上了。

說白了,就是肉片肉絲在拌上調料之前,先要加上些清水,用手抓過,使清水都滲入到肉片纖維中。

此後,再按照一般的方法來醃製調味,再上火炒,肉片肉絲,就會鮮柔嫩滑,與眾不同。

這顯然也是一種“注水”,但和黑心屠戶下手的時間不同,結果就大相徑庭了。

可見注水本身不是問題,注水的時機對了,就是廚藝秘訣,錯了,那就是糟塌東西。

至於摻水為什麼肉片肉絲就會好吃的?特彆是雞肉為何效果尤為顯著?這或許解釋起來有點麻煩,所以“張大勺”根本沒細說。

反正洪衍武後來是怎麼問,他也就給了一句話,“好使不就完了?”

也對,好吃就行。

但無論怎麼說,有兩件事倒是可以確認了。

一是千萬不能小看咱們國家的烹飪文化,五千年的傳承不是鬨著玩兒的。

要從創造美好的角度來說,恐怕對咱們生活貢獻最大的就是好廚子了。他們能調和五味,化腐朽為神奇,不能不讓人尊重。

二就是通過這一次次的驗證,洪祿承和王蘊琳對“張大勺”的廚藝已經心悅誠服,頗為神往了。

他們不但囑咐洪衍武要好好尊重這位名廚,還生了結識之心。要洪衍武和陳力泉代請“張大勺”來家中赴宴。

隻可惜“張大勺”脾氣那是相當古怪的,竟讓洪衍武和陳力泉的邀請無功而返。於是洪家也就不好再勉強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