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妙棋(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6509 字 2024-04-03

1月30日,在抄沒服裝市場的第三天下午,處理意見就出來了。

“西長安街工商所”邀請公安、稅務,一起給聽候處理的無照攤販們開了個傳達會。

會議開始,先由工商所長一臉嚴肅地強調了一番打擊投機倒把活動的必要性。

說這些無照攤販利用經濟自由,謀取高額利潤,坑害群眾,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和公共秩序,必須予以強製取締。

隨後就宣布了具體處罰辦法。

不但沒收所有經營用品和貨物,還要進行罰款。

具體範圍在十元至五十元之間,視每人態度而定。

接著,就發給每人一張紙寫檢查。

等於事實上從重了。

非但沒有什麼念及初犯,從輕處罰的說法。

之後,反倒是請相關部門,又給這幫無證戶上了堂思想教育課,對下次再犯予以了更嚴厲提前警告。

當場告訴他們,他們所有人已經被記錄在案,如果有誰再被抓住,就屬於屢教不改了。

到時候不是僅僅沒收、罰款的事兒了。有單位的通報給單位,沒單位的通報戶口所在地,有嚴重情節的,甚至還要法辦。

所以這趟會議開完,所有無照攤販都恨不得抽自己一大嘴巴,深悔來這一趟。

本來就是嘛。想想看,誰來不是還想能要回點東西,多少挽回點損失啊?

要知道來這兒純屬自投羅網,還得加罰一筆,那傻子才來呢。

不過有意思的是,當這些人垂頭喪氣走出工商所大門的時候,他們很快又不是這麼想了。

因為就在他們散去的時候,門口等著可等著五六個人呢。

這些人一見著這些攤販出來了,就分頭湊過來低聲招呼。

“要服裝夜市的攤位不要?誰要誰跟我們走啊……”

那不用說,此舉立刻就引發了騷動,那些攤販能不興奮嘛?

他們立刻就想起了幾天前在抄沒現場,那工商所的人和蓄發小青年的對話來。

誰都沒想到天底下居然真有這種不可思議的事兒。

於是烏泱烏泱好幾十口子,當場就把這幾個小子給圍住了,追問怎麼回事。

當然不能在這兒說啊,肯定得先找個僻靜的地兒去。

就這樣,這堆兒人一起來到了大馬路上,拐進了沒什麼人的北新華街,最終在“京城音樂廳”空曠的門口停下了腳步,這謎底才揭開。

怎麼回事啊?

其實很簡單。這五六個人就是洪衍武安排到這兒來的。想找些合適的人選,把服裝夜市的攤位轉租的。

敢情在洪衍武的計劃裡,什麼幫宋國甫規劃市場啊,讓底下人服裝零售啊,花城批發啊,

全都是過度性質的營生。

對他而言,做這些並不是為了從中取利,隻是為了儘快培育市場,為一個終極目標服務的——就是商鋪租賃。

千萬彆忘了,商業地產它也是地產哪!洪衍武是乾什麼的出身?黑心地產商啊!

更何況西單這地界,到底值多少錢,其中有多大油水,隻要經過這個年代的人都知道。

其實國營商店是排在受益者首位的。

像改革開放之後的西單商場,那就是京城首開先河,把商鋪對外出租的祖宗。

由它首創的“引廠進店”模式成為了後來幾乎所有商場效仿通用的經營方式。

也正是因為這個,西單商場才會成為京城第一家年銷售額過十億的單體店。

至於其他形形色色的“小地主”就更多了。

實事求是的說,當年像什麼百花、勸業場、民族大世界、華威大廈這些地方,真正有錢的,幸福的,可不是天天辛苦出攤兒練攤兒的商戶。

而是第一批先到先得,有幸在這裡落戶的個體戶。

這些人乾的挺早,應該說充分享受了時代的紅利。

一開始賺錢比較容易的時候,他們就自己乾。後來慢慢到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時候,他們就把攤位轉租給更能乾的人了。

不但照樣能吃香喝辣,還免得自己乾活呢。於是攤位轉租的市場就這麼形成了。

但要說比他們還精明的,其實倒是那些後來後到,卻敢於從他們手裡簽長期合同,把一大批攤位攥在手裡的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