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序幕(2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229 字 2024-04-03

雖說也還湊合,可要和龐大的庫存量一比,再想想花城那邊還在批量生產,和繼續吃進的情況,就難免讓人心慌了。

幸好洪衍武早就知道了後麵的市場演變,不會動搖信心。

否則要換彆人,非得急死不可,弄不好就銷價處理了。

最後還得再說一句,滑雪服和西裝的銷量是最少的。每天整個市場也就能出去四五套而已。

但這可不是因為市場不認可,大家不喜歡。

“滑雪衫”這種東西,顧名思義是滑雪時穿的專用服裝。

它和“登山服”一樣,是當年唯一用光滑的化纖麵料和晴綸棉做成的服裝,有防水的效果。

所以較之傳統用棉花做成的棉襖或棉猴兒,滑雪衫儘管有著“麵包服”的外號,看上去鼓鼓囊囊的,實際卻很輕巧。

外觀上顯得非常時髦,也很高科技,相當能喚起年輕人的激情。

事實上,這種服裝就是我國初代羽絨服的雛形。

但就是價格太貴了,一件衣服成本二十多元,市場上叫賣就得四五十,是絕對的“貴族服裝”。

另外,也又不少人總覺得薄的東西不保暖,生怕花了冤枉錢,那麼左右權衡了一下,好多人也就沒有了購買的勇氣。

而西裝這東西因外國電影和電視劇的影響,平民老百姓對這種代表西方的服裝早已心生向往。

人們心裡其實已經沒有多少怕落個“資產階級臭習氣”或是“業餘華僑”外號的顧慮,倒是挺期待自己穿上能有幾分高倉健的風采。

但也是實在消費不起,一套成衣市場售價也得四十塊,實在是夠讓人肉疼的。

而且再一考慮穿西裝,還得買襯衣,又不會打領帶,那心裡的這份向往也就逐漸退卻了。

總之,這兩種服裝都有點看起來很美,卻不太實用的意思。

不過話說回來,再怎麼樣,這些各類的新穎服裝也有效的拉動了整個服裝夜市的人氣。

連同“刺兒梅”和“大寶”他們幾個在市場門口銷售的電子表、計算器一起。

這京城首批的“港貨”和“廣貨”宛如一場突如其來的精神地震,給尚處於保守階段的京城服裝市場帶來了強烈的震蕩波。

自從上市之日起,服裝夜市的個體戶們,每天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服裝夜市上人流的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詢問那些滯銷的品種。

儘管銷售量增長並不迅速,但依依不舍的眼神,讓每個人都開始對滯銷的衣服樂觀起來。

幾乎每個人都意識到,最終人們的錢包,將會主動對這些暫時還接受不了的服裝繳械投降。

精明的洪衍武甚至根本沒坐等這種變化的倒來,傻等著老天爺的幫忙,而是主動采取了主動進擊的行動。

一方麵,他是把涉及到外彙券的買賣全都交給了陳力泉負責。

打著讓陳力泉熟悉外語的旗號,為自己減擔,騰出了時間。

另一方麵,他心知電影是最好的穿衣指南,明星是最好的服裝模特。

因此開始專心致誌,四處尋摸適合的廣告宣傳形象。

最終千辛萬苦找到了需要的形象,去王府井的國家照相館翻拍衝印放大去了。

而就在一場革命性的服裝新潮流即將拉開序幕之際。

就在洪衍武喜聞舅舅家終於有了後繼香火,得了一個六斤九兩的胖小子,取名完顏裕祥的這一天。

1981年終於與人們揮手作彆了。

它從此永遠的消失在了所有人的生活裡,隻成為了逐漸被人們遺落在腦後的一段記憶。

但在這一年,確實經曆了太多值得讓世界永遠銘記的事兒。

比如說人類公布首例艾滋病,世界出現第一部個人電腦,戴安娜王妃嫁給了威爾士親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