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序幕(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229 字 2024-04-03

其次最暢銷的是“刺兒梅”的配飾品,洪衍武進的棒針毛衣,還有他們的男女皮鞋。

要知道,此時的京城,女孩子們用的配飾品隻有簡單頭箍和黑卡子,根本沒有首飾的概念。

毛衣又幾乎都是個人買毛線回家去自己織,皮鞋更是難得一見高跟女鞋和尖頭男鞋。

那不用說,這些樣式新穎、時髦的“廣貨”,對首都人民會有多麼強大的吸引力。

而且除此之外還有最關鍵的一點,這些東西價格也“便宜”啊。

像“刺兒梅”的配飾品,進貨的價格區間隻在分幣和毛票的概念上。

最便宜的發卡子,樣式和普通黑卡子一樣,卻有紅黃藍綠各種顏色。

六個半打才四分錢,那是要精確到“厘”才能算清楚的。

首飾裡帶項墜的項鏈成本最高,但一條也不過三四毛錢。

即使她把毛利加上好幾倍,最貴的東西不過一塊錢左右。

但凡逛街的姑娘隻要看得上眼,就能買得起。

所以她每天光發卡子就能銷出幾百個,配飾品這塊的總利潤能達到每天五六十塊。

洪衍武的棒針毛衣呢,因為是仿毛製品,進價隻有八塊。

但與之相比,當時的毛線卻是每斤二十七塊三毛,還需要工業券。

這麼一來,洪衍武十三塊批發,底下人接過來,在市場上就敢喊價二十六塊。

雖然是暴利,可這在不懂行的人看來,卻覺得賣主像傻子了,不少人都願意落這個“實惠”。

皮鞋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批來自花城的男女皮鞋,大部分材料都是人造革的,但樣式卻很時髦。

再加上當時的皮鞋就屬花城和滬海做工細致,看上去相當顯檔次。

洪衍武進價在十塊左右,十五塊一雙批發。

底下人加價十元出售,照樣能讓大部分顧客心甘情願掏腰包。

反倒是洪衍武進得八十雙真正的皮鞋,是問者多買者少。

這是因為,雖然這些鞋的樣式做工更高一籌,但批發價就得四十五塊,在市場上售價那就更高了。

真舍得花一個多月工資買雙皮鞋的人,那實在太少。

那麼這些鞋,除了洪衍武和陳力泉自用或贈送親友以外,也就是幾個練攤的小子兜裡有了錢燒包,買走一些臭美臭美。

其餘的就隻能擺在攤上當樣品,權充招攬顧客之用了。

由此可以看出,這年頭的消費層次還很低,絕對是以價格為中心。

在下麵,如果繼續按照銷售量繼續往後排呢,依次就是牛仔褲和蝙蝠衫了。

不得不說,實際情況和洪衍武所預計的確實有些差距,這兩樣東西的銷量遠沒有火爆到他所想象的地步。

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時內地的服裝審美更普遍的局限在於細節變化上。

這些款式和剪裁太具突破性,在觀念上被人們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

除了一些敢於嘗試,不屑於循規蹈矩的年輕人一見到,就欣喜若狂奉為神物,非買不可之外。

其他人雖然也愛不釋手,但卻有點不敢嘗試、不敢出風頭的顧慮。生怕被彆人視為“流氓”。

再加上牛仔褲進貨成本本身就高,洪衍武批發十五塊,喊價都在二三十塊。

不少人總是習慣性地拿勞動布來比較,怎麼琢磨都覺著不值當的。

而蝙蝠衫雖然要便宜些,可偏偏又不對時令。

因此這兩種衣服出貨速度都不是很快,整個服裝夜市每天也就走個一百五六十件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