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名人效應(1 / 2)

重返1977 鑲黃旗 5742 字 2024-04-03

在1982年的開年之初,如果說可以用一句話給這一年概括一下的話。

那麼這就是我國人民正在與短缺經濟告彆,卻仍舊要為提高幸福指數持續努力奮鬥的年代。

這一年,國家統計局宣布,我國人口總數首度超過了十億人口。

這無疑讓政府的機關相關部門如臨大敵,更是全力去抓計生工作。

但在人口帶來的空前壓力背後,也意味我們擁有了一個相當龐大的消費市場,未來可供挖掘的潛力無限。

而在1982年的報刊上,全年有關經濟領域,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有兩個。

一個是“擅自提價”,另一個就是“二道販子”。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1981年前後,價格杠杆已經開始初步發揮作用。

正以越來越大的力度,來挑戰由國家一貫實行的統購統銷,不按照供需規律來確定的商品價格。

到了今天,當我們回過頭再來看,這其實是市場經濟中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可在那個時期,國家卻仍要堅定地用行政手段繼續來管理經濟,管控市場。

當然,這不是說國家的政策在前進的方向上搖擺不定,或是要走回頭老路。

而且因為一切改革都要循序漸進,並不能一蹴而就,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用今天的話說,那就是帶領我們摸索前進的“偉人”,相當小心翼翼,在追求一種逐漸過渡的“軟著陸”。

因而國家采取的具體措施就是,發布了十項措施堅決穩定市場物價,並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來控製價格。

無論從大件自行車、手表還是到臭豆腐,統統都納入管理範圍。

同時為了方便監督,發動群眾,報紙、電台經常公告各種價格。

尤其是與老百姓日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價格,比如饅頭、油條、麻花等等。

因為一旦當老百姓知道了國家規定的價格,自然就起到了全民監督的作用。

另外,為保證這些措施的落實,國家上層還要求必須堅決打擊投機倒把的行為。

不用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不是出賣自己生產的產品,而是買進商品轉手,從中獲利的人。

也就是二道販子。

但同時也提出,這種活動有些是國家允許的,有些是不允許的。

彆忘了,隻要是從事零售的人員貨店鋪。那都是轉手漁利的機構。

如果都不允許等於是取消了所有商店,包括所有國營商店。

所以當年說,經過政府同意,在不影響國家收購的前提下,對經濟自由行為,應該給予保護。

很顯然,這是個過渡時期的政策,區彆對待。

那麼我們也就知道,洪衍武親手興辦的這個服裝夜市,處境有多麼美妙了。

首先他們發揮著替西城區服裝公司消化庫存的功能,屬於政府著意扶持的個體工商戶,自然就歸類在了國家允許的範疇之內。

其次他們去花城進貨也絕對是一步妙棋。

由於從引進的大部分東西,在京城根本沒有同類產品可比較,那麼隻要堅持把服裝公司的商品低價銷售,跟物價局也就能交代過去了。

所以總的來說,他們就等於身處在了一條安全的夾縫裡。

既能享受國營商店的待遇,又不受價格管控。那可是要多滋潤有多滋潤呢。

這不,由於1982年的春節是1月25日,這才剛過完元旦,家家戶戶添置新衣的需求幾乎一起爆發了出來,陡然讓服裝夜市的人流又提高了一截。

彆說那些本來的俏貨了,就是“滑雪衫”、“西裝”的銷量也翻倍了。

不出意外,整個市場的日銷售額將重歸兩萬的高峰。

正在這種情況之下,1月5日,洪衍專門請國家照相館放洗的兩張一人高的大幅廣告宣傳海報也出爐了。

這兩張海報的畫麵一模一樣,是去年剛上映完的日本電影《遠山的呼喚》中的一個鏡頭。

畫麵相當富有浪漫情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